《书游灵化洞》原文、注释和解析
宋·苏轼
予始与曾元恕入灵化洞2,迫于日暮,而元恕又畏其险,故不果尽而还3。及此,与吕穆仲游4。穆仲勇发过我,遂相与至昔人之所未至,而惊世诡异之观,有不可胜谈者。余欲疏其一二5,以告来者,又恐为造物者所愠6,后有勇往如吾二人至吾之所至,当自知之。
1本文作于1073年,时苏轼不满四十岁。灵化洞:在杭州市凤凰山。2曾元恕:曾孝章,字元恕,当时任官于杭州。3不果尽:不能尽,不能走到尽头。4吕穆仲:吕仲甫,字穆仲,当时也任官于杭州。5疏:解释、说明。6造物者:指天帝。愠(yun)怒。
【析点】 此文堪评四字:循循善诱。
全文有三个曲折。一折:与“畏险”者出游“不果尽而还”,难睹奇观,此处东坡是戒读者于不觉。二折:与“勇发过我”者同游,遂“至昔人之所未至”,目睹了“不可胜谈”的奇观险象。但灵化洞深处奇观险象若何? 东坡只一笔“惊世诡异”,隐而不发,引得人游兴顿起。而平时见景必书的东坡此刻却极“吝啬”,决不肯“疏其一二”,并且不说自己不“欲书”,而是“恐为造物者所愠”! 大有“天机不可泄漏”之意。待读者不免失望之时,东坡又不动声色漫书一笔:“后有勇往如吾二人至吾之所至,当自知之”——这是此文的第三折。好个坡翁! 他是在引诱读者自动踏上游灵化洞之途!
东坡“好导游”! 心存机趣,亲切幽默,时隔千年,好似同时代人一般可共攀谈。他不仅导我们游了灵化洞,而且导我们以勇于探索的精神涉历人生
-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解】 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衣解
-
古文观止·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
-
一尉居倏忽,梅生有仙骨。三事或可羞,匈奴哂千秋。壮心屈黄绶,浪迹寄沧洲。昨观荆岘作,如从云汉游。老夫当暮矣,蹀足惧骅骝。
-
唐·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 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 天寒网罟冻, 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缺军食, 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 此辈杼柚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 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
-
元好问的《被檄夜赴邓州幕府》描述了他在被檄文召唤后夜间赶赴邓州幕府的经历。原文刻画了他面对困境时的决绝和坚定,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这首诗展示了元好问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让人深受感动。
-
国学名句“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处和解释
【名句】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语出《史记·陈涉世家》。英雄不死则已,死就要为图谋国家大事而死,王侯将相难道也像种子一样代代相传吗!反映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吴广否定世袭制,要求
-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 忽然间我看见一群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 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 在银河里闪闪发光, 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 延伸成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鉴赏大全语音,内容包括有声古诗词大全,有没有比较全的诗词大全,有赏析,有语音朗读的,古诗300首翻译及赏析。《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
【名句】风仪 ① 与秋月齐明,音徽 ② 与春云等 ③ 润 ④ 。 【注释】①风仪:风度仪表。②音徽:即徽音,犹“德音”。③等:等同。④润:滋润,丰满。 【释义】风度仪表与秋季的月亮一样明亮,操守德行与
-
【原题】:腊月二十八日与知宗提举分岁郡中啜茶于北楼赏梅于忠献堂知宗即席有诗次韵并简提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