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龙门》
顾炎武龙门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顾炎武
亘地黄河出,开天此一门。
千秋凭大禹,万里下昆仑。
入庙焄蒿接,临流想象存。
无人书壁间,倚马日将昏。
龙门,在山西省河津县西北,陕西省韩城县东北,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相传夏禹导河至此,凿以通流。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所以又称 “禹门口”。
古代山水诗往往和行旅、游宦、隐逸、求仙、咏怀、吊古等内容结合在 一起。这首龙门,就是将登临山水胜迹和怀古咏志紧密结合的作品。诗中描绘黄河及龙门的雄壮气势,歌颂夏禹治水的不朽功绩,也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因当时抗清复明的壮志难酬而产生的郁闷心情。
诗一开篇便起势不凡,显示出作者的大手笔、大气魄。诗人写黄河横亘大地,水势浩瀚奔腾,讴歌夏禹以开天辟地之功凿出了这一壮险龙门。这 一联中,“亘地” 二字形容黄河横流,无所羁勒,用得极苍劲。次联上句,直接点出大禹,说千秋万代都仰赖大禹治河的不朽功绩。相传大禹用神斧劈开了龙门,使奔腾的黄河流经此地,被钳制在八十步宽的狭窄河道里。每当洪水季节,巨浪咆哮,不停地撞击悬崖峭壁,激起叠浪翻滚,称为“龙门三激浪”,景象极其壮观。下句紧承上句说,仰仗了大禹对龙门的疏凿,由昆仑山奔泻而下的黄河,才得由此通过,滔滔滚滚,扬波万里,注入大海。黄河发源于今青海省巴颜喀喇山,但古人却认为它源出昆仑山。史记大宛传中就记载 “河出昆仑”。这一联,“千秋”、“万里”,展示出悠久、广阔的时空境界。诗人用它们分别状写大禹千秋功业和黄河的万里流程,十分准确、贴切,绝非故作惊人的空泛之词。“凭”、“下” 两个动词,也锤炼得工稳、有力。第三联,写他进入禹庙,只见祭祀的香烟蒸腾不绝;面临黄河,感到往事已如昼夜不停的流水一般消逝了,而大禹的形象却清晰地呈现在他的想象中。诗中的 “焄蒿”,指香气蒸腾。“焄(xūn勋),香嗅之气。礼记祭义: “焄蒿凄怆。” 郑玄注:“焄,谓香臭也; 蒿,谓气蒸出貌。” 这 一联,含蓄、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当时丰富、复杂的心情,既有对夏禹的历史功绩的追慕,又有对明代灭亡的现实感触。在明代衰亡之际,作者是多么盼望能有大禹这样的英雄人物力挽狂澜,开辟出一条灭清复明的胜利大道呵! 为了将这种感触更确切地暗示出来,作者在尾联更深 一层地写道: 想当年,屈原见到楚庙中的壁画,书壁而作天问; 如今在这禹庙里,却没有人象他那样见壁画而书壁咏志,表达振兴图存的报国壮志了。“书壁间”一语,典出王逸楚辞天问序。屈原于放逐途中,见楚先王庙宇及公卿祠堂里所图画的 “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圣贤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作者志欲恢复明朝,却因势孤力单,欲寻屈原那样的爱国志士而不得,因而抒发出深沉的喟叹。结句,描写自己“倚马”怅望、低回要眇的神态,以及昏黄落日斜照空山禹庙的景色,形象地展现当时抗清前途的惨淡、渺茫和自己孤寂、郁闷之情。
这首诗写山水名胜古迹,用的是粗线条勾勒的手法,不敷彩设色,亦不细致描绘,但词意坚实,气象雄浑,感情沉郁悲凉,贯注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全篇结构严谨,各联联系紧密,犹如一气呵成。中二联对仗既工整,又自然流畅,都用了流水对法。结尾,更是杜甫所说的那种“篇终接混茫”的妙笔。沈德潜评顾炎武诗“风霜之气,松柏之质,两者兼有” (明评别裁),林昌彝评他“古近体诗沉着雄厚,深得杜骨” (射鹰楼诗话),于此诗都可见出。
-
前年侍玉辇,端门万枝灯。璧月挂罘罳,珠星缀觚棱。去年中山府,老病亦宵兴。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散策桄榔林,林疏月鬅鬙。使君置酒罢,箫鼓转松陵。狂生来索
-
【原题】:宣和壬寅十月余游江南二士一日道同月岩方崇甲申先子休官长沙挈家人宿岩下此后二十年间哭父母失姊妹祸患百端今日虽使余富贵过此尚当悲感不自已况复羁孤无聊为万里旅人耶欲作一诗切未能就止以二十八字叙其事翌日得四韵
-
甲第开金穴,荣期乐自多。枥嘶支遁马,池养右军鹅。竹引携琴入,花邀载酒过。山公来取醉,时唱接篱歌。
-
李金昆先生的诗集《简囊远行》最近出版了,我有幸得到先睹为快的机会。细细品读下来,深感这是一部意象丰盈而又富含生命体验与存在之思的佳
-
清·袁枚 2 赐鸭一只,签标“雏”字,老夫欣然。取鸭谛观 3 ,其哀葸龙钟之状乃与老夫年纪相似 4 ,烹而食之,恐不能借西王母之金牙铁齿 5 ,俾喉中作锯木声 6 。畜而养之,又苦无吕洞宾丹药 7 ,
-
卫幕衔恩重,潘舆送喜频。济时瞻上将,锡号戴慈亲。富贵当如此,尊荣迈等伦。郡依封土旧,国与大名新。紫诰鸾回纸,清朝燕贺人。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春。奕叶班姑史,芬芳孟母邻。义方兼有训,词翰两如神。委曲承颜
-
王灼:游歙西徐氏园记 王灼歙西徐氏有园,曰“就园”,方广可数十亩。其西北隅凿地为方池,引溪水入焉。池之四周,皆累以危石;池上横石为桥
-
【4217】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1890—1911(〔美〕张灏著,高力克、王跃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 3万字,2016年6月第1版,
-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
-
买了几瓶秋梨膏,百合莲子的炖煮次数也频了,秋风秋雨也好,秋高气爽也罢,秋食是定规的。想着倒是可以做佛手炖了,理气和胃利咳,与秋梨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