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陶怡云馈鸭》原文、注释和解析
清·袁枚2
赐鸭一只,签标“雏”字,老夫欣然。取鸭谛观3,其哀葸龙钟之状乃与老夫年纪相似4,烹而食之,恐不能借西王母之金牙铁齿5,俾喉中作锯木声6。畜而养之,又苦无吕洞宾丹药7,使此鸭返老还童,为唤奈何? 若云真个“雏”也,则少年老成与足下相似8,仆只好以宾礼相加9,不敢以食物相待也。昔公父文公宴路堵父10,置鳖焉小,堵父不悦,辞曰:“将待鳖长而后食之。”仆仿路堵之意,奉璧足下11,将使此鸭投胎再生,而后食之何如?
1本文选自随园尺犊。陶怡元:事迹不详。馈:赠。2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清诗人。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尺赎、随园诗话等。3谛观:仔细察看。4哀葸(xi):可怜害怕的样子。龙钟:年老衰弱之状。5西王母:古代神话中住在西方昆仑山之女神。山海经言“其状如人,豹尾虎齿”。6俾(bi):使。7吕洞宾:俗传八仙之一。8足下:对对方的敬称。9宾礼:对待宾客之礼。10公父文公、路堵父:均为春秋时鲁国人。11奉璧:指奉还。用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
【析点】 因不中意而却人赠物,还要在回信中评头论足,实在有悖于人之常情,弄不好也会让赠物者脸面全无,恼羞成怒。袁子才到底是袁子才,他“以才运情,使笔如舌”的“专长”(语见文献征存录)可说是派上了用场。
袁枚却鸭,主要因为鸭“老”,怎么个老法呢? “哀葸龙钟之状乃与老夫年纪相似”,以自身设喻,颇能自轻自贱,满是调侃意味。联想到随园老人此时年近耄耋,白发萧疏,筋韧骨坚,鸭步蹒跚,读者定会忍俊不禁。袁氏似嫌不足,又拉来了“豹尾虎齿”的西王母作陪衬,“恐不能借西王母之金牙铁齿,俾喉中作锯木声”。此喻也颇新颖,一改读者心目中美丽雍容的西王母形象。既烹鸭不成,索性养之吧,又无吕洞宾仙药使之返老还童,所以还得“完璧归赵”。可袁氏之笔却不肯休闲,“若云真个‘雏’也,则少年老成与足下相似”,又加一喻,极尽调侃嘲弄之能事,读之令人喷饭。不过,信仍未在此打住,而又妙笔生花,用了路堵父食鳖的典故,才堂而皇之地“奉璧足下”。
信中袁枚逞才纵性,妙语连珠,想来陶怡云读了这封谐趣横生的回信,纵有些许不满,也会被随园老人的诙谐放浪所冲淡,甚或庆幸一只老鸭换来一篇妙文。不过,此信出自身为长辈、名誉倾动四海的随园老人之手,终觉有些孟浪无形,正像前人所批评的那样,袁氏“名盛而胆放,多才而手滑”(清史列传·文苑传·袁枚)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杜甫最喜欢哪一首诗词,内容包括杜甫诗三首中最喜欢哪首古诗说说理由,杜甫的《绝句》中,我最喜欢的诗句是:什么,什么因为什么?搜,最喜欢杜甫哪首诗。石壕吏 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
-
广陵驿舍对月,遇山左调兵南下 老柳疏烟,寒芦载雪,江城物候秋深。怨金河叫雁,断续和疏砧。记前度、邗沟系缆,征衫又破,愁到如今。怅无眠,伴我凄凉,月在墙阴。 竹西歌吹,甚听来、都换笳音。料锁箧携香,笼灯
-
这是诗人行车途中不期而遇的一幕送别场景。地点在建康(今南京)西南的新林,正是暮春时节。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写生病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生病的诗句,关于“生病”的诗句,描写生病的诗词。病起书怀宋代: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
-
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我来不见隆准人,沥酒空余庙中客。征东同舍鸳与鸾,酒酣劝我悬征鞍。蓝山宝肆不可入,玉中仍是青琅?N渫???怪邢溃?倌昙?谰?钜丁U焦Ω吆笫?恼拢??仪镎?魏??Z档┚琶糯
-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名句】君子安 ① 而不忘危 ② ,存而不忘亡 ③ ,治 ④ 而不忘乱 ⑤ 。是以 ⑥ 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注释】①安:平安。②危:危险。③亡:危亡。④治:太平。⑤乱:动乱。⑥是以:因此。 【释义】
-
【注释】 选自《孟子·尽心下》。 社稷:社神和稷神,即土地神和谷神。引申为国家、政权。 君:国君。 【赏析】 《孟子》一书中所贯穿的“民贵君轻”的观点,是孟子思想中人道主义色彩最为充分、最为鲜明的体现
-
夫立德之基有常,而建功之路不一 〔2〕 。何则?循心以为量者存乎我,因物以成务者系乎彼 〔3〕 。存夫我者,隆杀止乎其域 〔4〕 ;系乎物者,丰约唯所遭遇 〔5〕 。落叶俟微风以陨,而风之力盖寡 〔6
-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① ,拥雍州之地 ②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③ ;有席 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 之 ④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
-
玉关寒气早,金塘秋色归。泛掌光逾净,添荷滴尚微。变霜凝晓液,承月委圆辉。别有吴台上,应湿楚臣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