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事既优闲, 材增迂诞, 军国经纶, 略无施用, 故为武人, 俗吏所共嗤诋, 良由是也。
注释: 但: 只。忠孝无闻: 听不到别人赞扬他们忠孝。仁义不足: 他们的言行也够不上仁义。断一条讼: 裁决一件诉讼案。宰千户县: 掌管千户人口的小县。楣:门框上的横木。棁(zhuo): 梁上的短柱。为田: 种田。吟啸谈谑: 歌咏呼啸, 谈论嬉笑。优闲: 悠头。迂诞: 迂阔荒诞, 不切实际。嗤诋: 嗤笑, 诋毁。良由是乎: 确实是由于这个缘故啊! 良: 确实。是: 这。
句意: 此段话批评了那些只纸上谈兵, 不能学以致用的读书人。从“忠孝”“仁义”到断讼理民; 从建房造屋到种田收获, 从辞赋到经国, 无一样能做好的, 这就是被批评的原故吧。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
-
古文观止·司马迁·滑稽列传 孔子曰:“六艺于
-
某顿首。知治行窘用不易。仆行年五十,始知作活,大要是悭尔,而文以美名,谓之俭素。然吾侪为之,则不类俗人,真可谓淡而有味者。又《诗》云:“不戢不难,受福不那。”口体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
-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鶺鴒。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
-
【原题】:被旨暂摄四明已具舟而雪作王诚之有诗相饯次韵
-
也许是因为自己太渺小,太平凡的原故吧,我从来没有把生日放在心头,也从来没有替自己做过生日。有好几次生日过了半个月或二十天,突然接到父亲或者哥哥的来信提及,才想起我又虚度了一年光阴。 我相信不论是谁,在
-
薄宦三河道,自负十馀年。不应惊若厉,只为直如弦。坐历山川险,吁嗟陵谷迁。长吟空抱膝,短翮讵冲天。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不学多能圣,徒思鸿宝仙。斯志良难已,此道岂徒然。嗟为刀笔
-
吾爱栖云上华表,汝多攫肉下田中。吾音中羽汝声角,琴曲虽同调不同。[别鹤怨在羽调,乌夜啼在角调。]
-
水龙吟 【宋】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 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 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 想重崖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
-
(李斯)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
-
题解 这是一首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景象的诗。据刘肃《大唐新语》载:“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驰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骈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