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时无怠”注释、译文和评说
【注释】 荀卿:即荀子(前298-前238),名况,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度:估量。楚王:指楚考烈王,顷襄王之子,前262—前238年在位。六国:指齐、楚、燕、韩、赵、魏。得时无怠:遇到时机就要迅速抓住。万乘:万辆兵车,这里指万乘之国与万乘之君。争:争雄,争强。布衣:平民,这里指游士。驰骛(wù):奔走。非世:非议世事。秦王:指秦始皇。
【译文】 李斯跟随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成之后,李斯估计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这时六国的国势都已衰弱,也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于是就想西行到秦国去。临行之前,李斯向荀子告辞说:“我听说如果一个人遇到机会,千万不可松懈错过。如今各诸侯国都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奔走四方和游说之士施展抱负的好时机。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这就好比禽和鹿这类非肉食性动物看到肉却不吃从而枉为禽兽,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强直立行走。所以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却还要愤世嫉俗、轻视功名利禄,标榜自己与世无争,这不是士人的真情实意。所以现在我就要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了。”
【评说】 这次西行入秦是李斯命运中的重要转折点。他能够准确把握时局,又能够及时抓住机遇,敢于应对挑战,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敏锐眼光、深刻洞察力和非凡气度。但是,李斯的人生目标过于功利,对人的存在意义理解得过于褊狭,预示着他最终将不免被命运所捉弄。李斯期待功成名就的急切心理和露骨言辞,也从反面警醒今天的我们应当理智清醒地对待所谓的成功或成就。
-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
名言: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 注释: 六气: 道家所说的天地间六种精气。沆(hang) 瀣(xie): 六气之一。正阳: 六气之一。朝霞: 六气之一。神明
-
世间有万般情缘。我因在千里之外买砚台,和卖砚的妹子结下了一段莫名的美妙砚缘。时光回溯到十几年前,大概是在仲秋时节,我和朋友到婺源旅
-
野巾传惠好,兹贶重兼金。嘉此幽栖物,能齐隐吏心。早朝方暂挂,晚沐复来簪。坐觉嚣尘远,思君共入林。
-
【4108】唯物辩证法大纲(李达主编,人民出版社,36万字,2014年4月第1版,65元)△共5编(若干章节):[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精神
-
王驾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埘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即古时农民为了祈愿和庆祝丰收,在春秋时节分别举行的两个祭祀土神的日子。这一天,他们往往集会竞技,进行各种娱乐表演,并杀鸡
-
黄叶聚墙角,青苔围柱根。被经霜后薄,镜遇雨来昏。半卷寒檐幕,斜开暖阁门。迎冬兼送老,只仰酒盈尊。
-
藐姑容化三阴馆,句漏砂封六乙泥。五练夜穷青玉枕,七明晨采碧云梯。冠霞高把浮丘袂,握体深藏鬼谷奚。知有山西驻龄药,何妨相赠一刀圭,
-
孟子曰:“充实之谓美 ① 。”(《孟子·尽心下》二十五) 注释 ①孟子这句话的原文是:“可欲之谓善,有诸己谓之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可欲:可爱,让人想
-
伤心一尉便终身,叔母年高新妇贫。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
-
《来生债》全名《庞居士误放来生债》 。主要写富人庞蕴(字道玄)济贫舍财、念佛升天的故事。 庞居士家住襄阳,广有钱财,但却不贪钱爱财。一家四口人都好参礼佛法僧三宝。穷人李孝先欠他的债还不起,因怕吃官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