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孤山夜月图》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曾与印持①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西泠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如镜中复如画中。久怀此胸臆,壬子在小筑②,忽为孟阳③写出,真是画中矣。
(<西湖卧游图>题跋)
注释①印持——僧人名。②小筑——别墅。③孟阳——程嘉燧字。
赏析月夜泛舟,已是人生一大快事,更何况是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又何况是与友人携手同游,又何况是相与快饮微醉之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古人所谓四美具备,斯乐何极!
此情此景确实令人难以忘怀,这不,作者不是一直想画一幅再现当时情景的画么?“久怀此胸臆”矣!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作者未克其愿,倒是他的好友程嘉燧(字孟阳)完成了这幅画。作者感慨系之,不禁追忆起当时情景,于是在这幅“孤山夜月图”上题了此文。既是追忆,且是题画,作者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择当时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那么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一轮明月跃上柳梢,湛蓝的夜空下是一潭清澈的湖水。湖堤上的柳枝倒影水中,使湖水平添了一段绿色。柔柔的、长长的柳枝伸入湖水,在清风的吹拂下,柳枝与湖水相摩擦,激起阵阵涟漪。蓝蓝的天空、蓝蓝的湖水,朦胧的山峦、朦胧的醉眼,这一切使作者进入一种恬静温柔的梦境,他仿佛置身于图画之中,又仿佛身在镜中一般,那闪动着粼粼波光的湖面不就是一面大镜子么?
此时此刻,作者心灵的宁静与外界景物的静寂达到了空前的和谐与统一,只有酒醉之后忘掉了人世烦恼涤除了尘虑的人们才可能达到这种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当时景物可以描画,而这种心境是绝难画出来的,所以作者纵然很想画出当时情景,却一直没有拿起画笔来,虽然他是当时的名画家。作者虽然对程嘉燧的画技不置一词,但当时情景既然“为孟阳写出”,则其画技之高妙可想而知了。
这篇小品写得空灵生动,不重景物描写,而重心境刻画,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想象,从而获得审美愉悦。这正是晚明小品文的一个特点。
-
[唐]元稹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噆食困蛟鲸。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
-
烟水本好尚,亲交何惨凄。况为珠履客,即泊锦帆堤。沙雁同船去,田鸦绕岸啼。此时还有味,必卧日从西。
-
《置醴尊师,风雨不忘。》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4192】人生海海(麦家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3万字,2019年4月第1版,55元)△讲述了一个人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离奇的故事里藏着
-
作者: 张翼之 《陔余丛考》四十三卷,是赵翼辞官后的
-
古来交道愧难终,此会今时岂易逢。出处三朝俱白首,凋零万木见青松。公能不远来千里,我病犹堪釂一锺。已胜山阴空兴尽,且留归驾为从容。
-
傅东华《杭江之秋》原文 谢灵运式的伐木取径、策杖独步漫游山川,固然有野趣、有韵味,然而,现代人坐在火车上看风景,却也独创一格,别有风味。本文描述的正是作者乘坐在疾驶的列车上所见到的杭江铁路沿线的自然风
-
老房子的时光我的故乡在东北的一座小城,它素有“诗词之乡”“书法之乡”“皮影戏之乡”的称号。在故乡的老房子里,我居住了十年,之后远走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 【意思】在天上愿作比翼双飞的鸟儿,在地上要做连理并生的枝条。纵然天长地久也有穷尽的时候,这绵绵的长
-
典源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东平淳于棼,吴楚游侠之士。嗜酒使气,不守细行。家住广陵郡东十里。所居宅南有大古槐一株,枝干修密,清阴数亩。淳于生日与群豪大饮其下。贞元七年九月,因沉醉致疾,时二友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