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规则——羯磨
羯磨法具体规定了佛教僧团的各种仪事规则,充分展现了释迦牟尼规定僧团必须具有的“六和敬”的民主精神。依照羯磨的要求,僧团的重大决策,必须在有全体僧众参加的大会上讨论表决,必须取得全体一致的意见才能付诸实施。是谓“僧人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佛教把羯磨中僧众是否和合(意见一致)作为所议之事能否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任何羯磨法中的第一句话都是“僧集否”、“和合否”,羯磨中,只要有一人提出异议,便是僧不和合,所议之事便不可实施。
当然,佛教的羯磨法也不是一味地追求表面的和合。只要是依律举行的羯磨,若有人无理取闹提出异议,僧团便可以专门针对他一人另作羯磨来处理这件事;如有四人以上的小集团无理取闹,故意不与大众一起如法举行羯磨办事,就可宣以破羯磨僧罪,这在戒律中是属较大的罪过。
举行羯磨必须具备事、人、界、法四个条件。“事”,举行羯磨的事因;“人”,参加羯磨的人数;“界”即举行羯磨的场所与范围;“法”是举行羯磨的某些规定与仪式。羯磨虽皆因某件事发起,但戒律却将“界”列为首要事项。释迦牟尼将“界”分为“作法界”与“自然界”两大类。“作法界”即由僧团规定的界限,又可分为大界、小界、戒场等;“自然界”是自然形成的界限,比如村庄、寺院、道路、河流等。僧团举行羯磨之前,必须预先“结界”,即划定多大范围内的僧侣应参加此次羯磨。逾越或缩小范围,羯磨法皆不成立;在此范围内的僧侣如有不参加者,即是僧不和合,羯磨法也不成立。
举行羯磨时,有一位上座主持,称为“羯磨师”。“羯磨师”每提出一件事,都必须征求与会者的意见。这种羯磨又分白二羯磨与白四羯磨。所谓的白二羯磨,就是羯磨师应将所议之事重复宣布两遍,表示征求与会者的意见。比如羯磨师第一遍向大家说道:“僧集否?”,再重复一遍“僧集否”,如果无人缺席,大家则默然不答。适用于白二羯磨的事情共有四十七种。所谓的白四羯磨与白二羯磨相似,只是第一遍为宣布,其他三遍为重复,适用于白四羯磨的事情有三十种。另外还有一种叫做单白羯磨,即只宣布一遍,无需反复征求意见,比如宣布一些规定、惯例等。适用于单白羯磨的事情共二十四种。以上三种羯磨合称“百一羯磨”。
中国丛林自建立庞大严密的丛林组织后,许多僧事都由住持与执事僧等少数几位上层僧侣来决定,羯磨法形同虚设。但在授戒、布萨、肃众等方面,仍依律举行羯磨。
-
这是一首写旅愁的小令。 上片开头是:“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辞别西去,感慨万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飞蓬那样到处飘泊。离亭,送别的驿亭。“浮生”一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庄子认为人生在世
-
枝头残雪余寒透,人影花阴瘦。红妆悄立暗消魂,镇日相看无语又黄昏。 香云黯淡疏更歇,惯伴纤纤月。冰心寂寞恐难禁,早被晓风零乱又春深。 广平铁心,赋心偏爱梅花。陈子龙此词,寄意绵邈凄恻,词中将人、花、月统
-
仁宗朝以制策登科者十五人,轼忝冒时,尚有富彦国、张安道、钱子飞、吴长文、夏公酉、陈令举、钱醇老、王中父并轼与家弟辙,九人存焉。其后十有五年,哭中父于密州,作诗吊之,则子飞、长文、令举殁矣。又八年,轼自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文解释
-
折桂令·湖上饮别 张可久 傍垂杨画舫徜徉。 一片秋怀。万顷晴光。 细草闲鸥。长云小雁。乱苇寒响。 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 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
-
国学名句“为山者,基于一箦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出处和解释
【名句】为山者,基于一箦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语出北齐刘昼《刘子·崇学》。堆山,始于一筐之土,而最终形成数千丈的高山;挖井,起于三寸深的小坑,而最终至有万仞之深。形容
-
历阳崔太守,何日不含情。恩义同钟李,埙篪实弟兄。光尘能混合,擘画最分明。台阁仁贤誉,闺门孝友声。西方像教毁,南海绣衣行。金橐宁回顾,珠箪肯一枨。只宜裁密诏,何自取专城?进退无非道,徊翔必有名。好风初婉
-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
-
【生卒】:1911—【介绍】: 法国新小说派*作家,著名的诗人、文艺理论家。1935年开始写作。曾在波尔多创办过小型杂志《江河手册》。二次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自由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自由”的诗句,关于“自由”的诗句,求关于自由的古诗词,。《归鸟·其二》魏晋·陶渊明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性爱无遗。译文:归鸟翩翩自在飞,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