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鹧鸪天 咏桃菊花》全诗原文鉴赏
张孝祥
桃换肌肤菊换妆,只疑春色到重阳。偷将天上千年艳,染却人间九日黄。新艳冶,旧风光,东篱分付武陵香。尊前醉眼空相顾,错认陶潜是阮郎。
也许你从未见过桃花菊,甚至连桃花菊的名字也从未听说,那么读了这首鹧鸪天词,你一定会“初识”桃花菊的芳颜,一定会领略“桃换肌肤菊换妆”之后的美貌——文学的基本特征在于以形象反映客观事物,作为咏物词自然更是如此。
本词所题“桃菊花”即桃花菊,因颜色粉红如桃花而得名。东京梦华录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词人一起笔便抓住桃花菊的特征进行描写,定调颇高:“桃换肌肤菊换妆,只疑春色到重阳。”桃花菊是菊花的一种,它既不同于桃花,又不同于普通的菊花,而是集二美于一身,比之于桃花则菊花不如其艳美。“桃换肌肤菊换妆”一句,形象而又概括地摹写出桃花菊特有的形体状貌。重阳佳节,看到这艳若春葩的秋英,真让人怀疑是春色再次降临。接下来两句,词人又驰骋想象,以工整的对句进一步描绘桃花菊的特征:不知是谁偷来了王母桃花那艳丽的颜色,把这人间的黄花染成一片粉红! “天上千年艳”指桃花,汉武内传载:“王母仙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生实。”“人间九日黄”指菊花,菊花九九重阳时盛开,其色多为金黄。
在词的下片,词人仍集中笔墨,突出写桃花菊的特征。桃花菊既具有桃花浓艳的颜色,又具有菊花妖娆的体态和幽雅的芳香,今朝的姿色加上昔日的风采,真是美妙绝伦。“新艳冶,旧风光”两句回应词的首句,写出桃花菊兼具的双重美质。煞尾两句,借用典故说出桃花菊给人造成的错觉。词人把酒东篱,一边赏花,一边饮酒,不觉酒意渐酣,醉眼朦胧,朦胧中直把眼前盛开的菊花当成了烂漫的桃花。由“只疑春色到重阳”到“错认陶潜是阮郎”,赏花的词人似乎越看越迷惑,而“赏词”的读者却觉得越读越清晰。交代出了桃花菊与桃花的异同,那么这种菊花的形貌特征也就不难想见了。结句中的“陶潜”和“阮郎”分别与上文的“东篱”和“武陵”相照应,一指菊花,一代桃花。陶潜弃官归隐后,种菊自适,其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的名句,故后世常将陶潜和菊花相提并论。“阮郎”即阮肇。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武陵”本指陶潜桃花源记所记武陵渔人沿溪水划船入桃花源事,后人又将桃源与武陵源转嫁给刘、阮。词中巧妙地用人名将菊花名隐去,不独回应了上文,也使词面更显含蓄,设若直写成“错认菊花是桃花”,则意味索然矣。
一气读完这首词,我们会顿觉一股清爽之气扑面而来,不禁为词中洋溢着的欣喜欢娱之情所感染。词的格调轻松活泼,笔意纵横洒脱,一扫伤春悲秋、惜花怜草的积习。前人曾评于湖词“骏发踔厉”(汤衡张紫微雅词序),有东坡遗韵,咏物之作尚能如此,尤可见其功力。
-
《芳心苦》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②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③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④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⑤ 【注释】 ①芳心苦:本篇词调
-
溪上 刘因 坐久苍苔如见侵[1],携筇随水就轻阴[2]。 松声似厌滩声小[3],云影旋移山色深[4]。 [作者简介] 刘因(1249—1293
-
东人望幸久咨嗟,四海于今是一家。犹锁平时旧行殿,尽无宫户有宫鸦。
-
新原人·境界(节选) 冯友兰人对于宇宙人生底觉解的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底意义,亦有不同。人对于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江城子古诗词阅读与积累,内容包括《江城子》古诗,《江城子》诗词,《江城子》诗歌鉴赏。《江城子》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 来政治 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苏轼《
-
孔子曰:“必也正名 ① 乎!……名不正,则言 ② 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③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④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于足 ⑤ 。”(《论语·子路》三) 注释 ①正名:纠
-
谕纪泽: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常苦思力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尔之短处在言语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
-
一 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居在上海,每年固然都冒过几次严寒,可是,总觉得像是没有冬天似的。至少,在江南,冬天是令人不感兴会的。 雪地冰天,没出过山海关的人,总不会尝过那种风味罢。一片皑白,山
-
秋天的蚊子,有毒。有生活常识和经验的人,都那么说。蚊子是个讨厌的东西,讨厌到我都不想去了解和研究它的生活习性和生活规律。蚊子,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