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于若计者, 不可使用国。
注释: 匮(kui): 贫乏。毋: 无。侈泰: 奢侈浪费。为: 治理。若: 此。用国:执掌国家大权。句意: 国家奢侈, 开支费用就大; 开支费用大, 百姓就贫困; 百姓贫困, 就会产生邪念; 产生邪念, 就要为非作歹。所以, 产生邪恶的原因, 在于贫困不足; 产生贫困不足的原因, 在于奢侈: 产生奢侈的原因, 在于没有节制。所以说, 严格掌握开支, 提倡衣着俭朴, 节俭财务费用, 禁止奢侈浪费, 都是治理国家的当务之急, 不懂得这些道理的人, 不可使他执掌国家大权。
管子· 八观
-
江海归客今日一人,他日将成云霄万里之人。这句诗表达了一个人远离家乡,历经江海归来的情景,同时也展望了他将来随着成长而达到的高度。不管身处何地,只要心怀远大,努力奋斗,终能成就一番伟业。
-
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六言绝句一体,整个唐代作者寥寥,作品很少。顾况的这首六言绝句质朴清淡、萧散自然,写出了地道的农家本色。 首句“板桥人渡泉声”,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当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句
-
此人罢官在京,又从京中归家。前段写景处殊觉凄凉,却是反映。结句到家之乐,在送行诗中又是一种笔意也。……此诗中反语相映之妙,非身历不知。(黄生《唐诗摘抄》卷三) 【诗例】 送襄垣王君归南阳别墅 韩翃 都
-
作者: 董笔正 【本书体例】
-
【原题】:吴门比月不雨司封使君深闵而精祈俄有佳应谨吟成七言二首聊代谒贺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处】唐杜牧《 春晓 》 【意思】春夜熟睡,天亮了也不知 道,醒来后,听见处处都有鸟叫。晓:天 亮。啼鸟:鸟叫。 【鉴赏】诗人在春日里畅然而眠,若不是听到了窗外的声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出处】 唐李白 《将进酒》 【译注】天生我这样的人材必定有 用,千百两黄金散尽还会再来。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自信才学必 会有用,钱财用尽还能再赚回来。[例] 我胡
-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
-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
-
典源出处 《太平御览》卷四○七引谢承 《后汉书》曰: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春别京师,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以秋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