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名篇之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任诞门》原文、鉴赏和解读
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任诞门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本篇记述王子猷居山阴(今浙江绍兴)的一段故事。王子猷,名徽之,他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晋书有传,本篇所叙故事,亦被采入本传中。王子猷是“卓荦不羁”、“雅好放诞”的人,这是魏晋崇尚的名士风度,其思想根源与他们企慕老庄有关。他闲居山阴,是弃官东归以后的事。
小说所写王子猷的活动,完全是即兴的。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大雪纷飞,王子猷一觉而醒,遂开门四望,只见夜雪皑皑,白茫茫一片,便饮酒颂诗,良多兴味。他所咏之诗为西晋诗人左思的招隐诗,此诗现存两首,内容都是歌颂山林隐逸的。此时王子猷已辞官东归,咏招隐诗正对自己的口味。诗中所描写的“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等语句,必然引起王子猷的共鸣。但这也不过是兴之所之。下文忽然描写他的转念,他想起友人戴安道(即戴逵)来,这时戴居住在剡,他不等天明,便夜乘小船去寻访友人。这一细节,表现出主人公的任性和急切,这还可以理解。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日夜兼程到达友人的住处,到了门口不见友人又转身返回,这就有点怪诞了。别人问到其中的原因,他还居然振振有辞,说什么“我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又何必见戴安道呢?”小说写到这里便戛然而止,对王子猷的行为不作任何评价,完全用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突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价体现在本篇的分类上,“任诞”二字,是对主人公言行的简单概括,小说所记,不过是王子猷任诞的例证。以后出现的文言短篇小说便不用这种手法了,他们写人物时往往对人物的个性作简单的概括,认后再通过人物的言行,通过具体情节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我国古代的小说批评家称这种手法为“先断后叙法”(聊斋志异但明伦评语)。所谓先断即是先对人物性格下一断语,所谓后叙即让人物的言行和小说的情节来证实这个断语。世说新语的分门,实际起了“先断”的作用,它代表了作者对人物言行的评价。为叙事简括,往往在小说的下文便不再作任何评价。从小说的发展历史看,这是“先断后叙法”的前奏。
-
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
【原题】:云岩竹源二禅俱与招客三月二十一日遂饭于竹源庵谋诸野则获也刘奇仲有约不至吴周宝游德华刘致中暨公望刘才仲陈圣叔某会焉从容辩论怀抱甚适因赋诗以纪之
-
[汉]民歌 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荡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刑法非有贷,柔协正乱名。黄金为君门,碧玉为轩堂。上有双樽酒,作使邯郸倡。刘王碧青甓,后出部门王。舍后有方池,池中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
-
袁宗道 高梁桥水 (1) ,从西山深涧中来 (2) ,道此入玉河 (3) 。白练千匹 (4) ,微风行水上 (5) ,若罗纹纸 (6)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柳四行,树古叶繁 (7) ,一树之荫 (
-
古文观止·《左传》·蹇叔哭师 (僖公三十二年)
-
化民成俗,则莫若开庠序以收养之,设弟子以教诲之,月考时试以劝勉之。|什么意思|大意|注
《化民成俗,则莫若开庠序以收养之,设弟子以教诲之,月考时试以劝勉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唐]李嘉祐 江上淡淡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可怜应是阳台女,坐对鸬鹚娇不语,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魂。君看峰上斑斑竹,尽是湘妃泣泪痕。 《江上曲》,属《杂曲歌辞
-
【5441】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苏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3 4万字,2007年9月第1版,2020年3月第20次印刷,49元)△3部分:深深嵌在
-
椒壁轻寒转晓晖,珠帘不动暖风微。可怜春色来依旧,惟有余香散不归。
-
《要略》为《淮南子》最末一篇。高诱注云:“作《鸿烈》之书二十篇,略数其要,明其所指,序其微妙,论其大体,故曰《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