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谓《同王徵君洞庭有怀》全诗鉴赏、诗意解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与同游?
张谓,字正言,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天宝二年进士。少读书嵩山,清才拔萃,常怀封侯大志,不为权势所屈。二十四岁时应召,在边防从戎十载,曾立有功勋。唐代宗大历年间官至礼部侍郎,后又出为潭州刺史。张谓性嗜酒,喜游山水,工诗,格度严密,语致精深。
这首秋日与友人临洞庭湖怀念家乡及京洛的诗,是作者任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时所作。张谓在这里是客居异乡。八月深秋的一天,他与友人来到洞庭湖上,秋风袅袅,湖水波浪层层,木叶飘落,看潇湘两江流水,不停地向自己家乡方向流去,触景生情,顿起乡愁。想自身有家难归,欲归只有托之于梦,万里还乡,然而梦终于要醒来,五更回味归家梦,客愁由此又增浓。诗人回到任所,愁怀驱遣,书卷难开,借酒浇愁,心中想念京洛中的故人,哪一天又能共同游览那些难忘的去处呢?这首诗由水向自己家乡方向流淌而勾起还乡之念,十分自然;而一般在诗中都以梦里还家为客中幸事,但张谓颇凌浮俗,他写得更为深入一步:梦里还家毕竟要在客乡梦醒,而梦醒了之后,不仅依然是客,反而会因为梦后成空,增加更多的失望感,这会变成更为浓重的游子客愁的。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这两句诗充满了心理经验上的哲理。因为人在现实中不能求得的东西,不免要托之于梦想,梦中所得只能是更为深重的失望。李煜词: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子夜歌)晏殊词: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踏莎行)晏几道词: “梦魂纵有也成虚”。 (阮郎归)都是说梦中所得只能增加人的失望感。由此可以看出张谓的心理经验表现的深刻概括力之所在。
张谓的这首诗由于感情深厚,富有艺术特色,不知使多少客梦醒来的游子得到慰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五年级课本下册古诗词三首,内容包括小学五年级课本下册,5古诗词三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课文,谁知道,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资料。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包括:《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牧童》作者:吕岩(唐)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
-
【4888】血朝廷(祝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30 3万字,2020年1月北京第1版,75元)△4卷:①黑与白;②刀与佛;③龙与凤;④罪与罚。〇故宫
-
【名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过尽千百只帆船,总不见自己等待的人; 太阳含情脉脉偏西了,悠悠的江水无情地流去。画出一个苦盼丈夫归来的痴情女子的形象。 唐温庭筠 《梦江南》 词: “梳洗罢,
-
农臣怨元结【原文】农臣[1]何所怨,乃欲干人主[2]。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3]。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4]吐。一朝
-
《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苏辙 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客见而惊焉,曰:“今夫受命于天,赋形于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春而萌芽,复而解弛,散柯布叶,逮冬而遂; 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 涉寒暑之徂变,傲冰雪之凌厉; 均一
-
湘流绕南岳,绝目转青青。怀禄未能已,瞻途屡所经。烟屿宜春望,林猿莫夜听。永路日多绪,孤舟天复冥。浮没从此去,嗟嗟劳我形。
-
作者: 王维 【原文】: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
-
(郑庄公)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 ① ,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 ② 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③ 。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
-
【名句】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释与译文]自古以来圣贤都是贫贱的,何况我们这些出身寒微、性格耿直的人呢?诗句意在抨击现实,讽刺权贵,意思是说:现在享有荣华富贵的人都决不是圣贤,出身低贱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