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臣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农臣怨
元结
【原文】
农臣[1]何所怨,乃欲干人主[2]。
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
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3]。
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4]吐。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
谣颂[5]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注释】
[1]农臣:农官。
[2]干:干涉。人主:古时专指一国之主,即帝王。
[3]草木患、昆虫苦:即庄稼歉收、昆虫为害的情景。
[4]无由:指没有门径和机会。
[5]谣颂:以颂扬为内容的歌谣、文章或诗歌。
【作者介绍】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年)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圩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圩子。乾元二年(759年),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翗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年)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赏析】
此诗是作者系乐府十二首之九,写于天宝十载(751年),是盛唐时较早的新乐府诗。其总序云:“天宝辛未中,元子将前世尝可叹者,为诗十二篇,为引其义以名之,总命曰系乐府。古人咏歌不尽其情声者,化金石以尽之。其欢怨甚邪戏尽欢怨之声者,可以上感于上,下化于下,故元子系之。”此诗托古讽今,揭露朝廷失政,农民积怨,奔走呼号。
诗歌前六句写朝廷失政,导致天怒人怨,上天为警示人间,狂风暴雨以及各种自然灾异屡屡出现,而“人主”却深居宫中无从得知。农臣满腔怨气,想要“干人主”以申诉,“将论”“欲说”点明农臣之怨的具体内容及怨愤之多。“巡回”四句,写农臣无法“干人主”而在宫门外徘徊,因无法向“人主”吐诉自己的怨气而痛哭于都市,“泪尽”无奈而归乡里,深刻揭露了当时朝廷言路壅塞、下情不能上达的弊端。最后两句,希望此诗能够被采诗者采得,传知“人主”,以补时政之缺,达到“感于上”而“化于下”的目的。
这首诗语言古朴,虽是咏叹前朝,其实是借古讽今,对时政弊端的揭露还是相当深刻的。
-
周密 络纬声声织夜愁,酸风吹雨水边楼。 堤杨脆尽黄金线,城里人家未觉秋。 这是一首写秋日凄凉景物的小诗,用词造语非常凝练,有点像诗中李贺词中吴文英的风格。“络纬声声织夜愁”的织字一语双关。络纬就是《诗
-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池塘里面放乌龟歇后语,内容包括歇后语坛子里养乌龟下一句是什么,坛子里养乌龟,歇后语是什么,歇后语大全及答案。1.乌龟的屁股---规定 2.乌龟倒立---上面有规定 3.乌龟翻筋斗--- 一个又一个规定 4.大乌龟背上背个小乌龟---上面又有新规
-
清末民初出了一个了不起的翻译家,他叫林纾。这位翻译家竟然不懂外文,完全是根据别人的口译来翻,但倚仗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古文功底,其译作
-
东藩驻皂盖,北渚临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惧物役,从公难重过! 作品赏析济南名士多。(原注:时邑人蹇处士等在坐。)海右
-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
-
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整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月新。寄言曹子建,个是洛川神。
-
【点评】以人的活动为中心,写专心读《周易》,只有雀影移到案头、落花沉入砚中才恍然发现时节已是春暮,表现了不关心外事的闲适。
-
古文·劝学篇 荀子君子曰(1): 学不可以已(2)
-
《石莲花》咏石莲花 石莲花,景天科多年生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