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注释: 饐而餲: 饐(yi)、餲(ai) 饮食经久而腐臭。馁, 败: 馁(nei), 鱼腐烂叫“馁”, 肉腐烂叫“败”。不时: 不是该当吃食的时候。割不正:“割”和“切”不同。“割”指宰杀猪牛羊时肢体的分解。古人有一定的分解方法, 不按那方法分解的, 便叫“割不正”。食气: 食(si); 饭料。
句意: 粮食不嫌春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霉烂发臭,鱼和肉腐烂,都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该当吃食时候,不吃。不是按一定方法砍割的肉,不吃。没有一定调味的酱醋,不吃。
席上肉虽然多, 吃它不超过主食。
只有酒不限量, 却不至醉。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
吃完了, 姜不撤除, 但吃得不多, 适可而止。
春秋·孔子论语·乡党
-
李白的这两首诗是借“长门怨”这一乐府旧题来泛写宫人愁怨的。两首诗表达的是同一主题,分别来看,落想布局,各不相同,合起来看,又有珠联璧合之妙。 第一首,通篇写景,不见人物。而景中之情,浮现纸上;画外之人,呼之欲出。 诗的前两句“天
-
【4102】人类思想史上的新历史观(王伟光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5万字,2014年9月第1版,21元)△5部分:[1]关于现实的人
-
老人回来那天,一大早,天上飘起蒙蒙小雨,空气里弥漫着新鲜的土腥味,还有小草淡淡的清香。 上午九点,两辆小汽车驶过湿漉漉的街道
-
三江口记事一路东行,重要的景点无论在什么样的恶劣天气下,也会去瞄一眼的,这一瞄吧,没准就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或是震撼呢!走到
-
惊尘急雪满貂裘,泪洒东风别宛丘。又向邯郸枕中见,却来云梦泽南州。暌离动作三年计,牵挽当为十日留。早晚青山映黄发,相看万事一时休。(柳子厚《别刘梦得》诗云:皇恩若许归田去,黄发相看万事休。〔此注二句诗,
-
【注释】 选自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元九,即元稹,唐诗人。 合:应当。 【赏析】 白居易和元稹是志同道合的好友,文学观十分相似,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元和五年,元稹得罪权贵,从监察御史降为江陵士
-
【原题】:吴僧日章讲师赴召修蒋山普度佛事既罢东归送别(二首)
-
《鸡肋编》 《鸡肋编》3卷,宋庄绰撰。庄绰,字季裕,福建惠安人,大约生活在北宋神宗至南宋高宗时期,他一生任职各地州县,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此书自序作于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但书中记事有迟至绍兴十年
-
白发的老医生对我说:“可喜你已大好了。城市与你不宜,今夏海滨之行,也是取消了为妙。” 这句话如同平地起了一个焦雷! 学问未必都在书本上。纽约、康桥、芝加哥这些人烟稠密的地方,终身不去也没有什么。只是说
-
白雪覆盖着我的童年窗外,下着雪花。课前学生在齐声欢唱《童年》, “……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歌声里,我恍然发现童年的自己离现在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