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食汤饼》原文、注释和解析
宋·陆游
吕周辅言2: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3,相遇于梧、藤间4。道旁有鬻汤饼者5,共买食之。觕恶不可食6。黄门置箸而叹7,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8,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9,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10。”
1本文是老学庵笔记中的一则,标题是后人所加。东坡:苏轼。汤饼:面条。2吕周辅:吕商隐,字周辅,南宋人。3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曾任门下侍郎,“门下”也称“黄门”。南迁:贬谪到南方。4“相遇”句:绍圣四年(1097)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五月一日两人在南行途中相遇。梧藤:梧州、藤州,在广西。5鬻(yu):卖。6觕(cu):通“粗”。7箸:筷子。8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9秦少游: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与苏轼情兼师友。10“饮酒但饮湿”:苏轼东坡岐亭中的一句,意为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但:只。
【析点】 东坡开朗旷达,随遇而安。性嗜酒,被贬黄州虽无好酒亦可痛饮,且写了东坡岐亭一诗:“酸酒如荠汤,甜酒如蜜汁。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这种性格至老不变,贬谪海南已是六十二岁高龄,“食汤饼”一节仍不失东坡本色。
这段文字是陆游据他人的转述写成,文字朴质无华,但他善于捕捉东坡那性格化的行动、性格化的语言,因而再现了当时的情景。黄门公对着面条叹气而坡公却大口吞食并不咀嚼的场面,东坡食后再慢慢向黄门公发问的表情,大笑而起的动作,无一不如在目前;就连东坡那幽默而含蓄的话语也如萦耳际,一个活生生的东坡形象,决不会是第二个人。东坡真是善处人生,吕周辅则可谓善于言述,他连秦少游的赞语也没有漏掉。少游之赞语揭示了东坡深层的内心世界,他之“食汤饼”是为了生存而果腹,绝非为享乐而品尝,这是苏轼人生态度、性格作风的一种具体而典型的表现。少游的赞语是点睛之笔,少游可谓深知东坡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优美古诗词翻译20首,内容包括优美古诗词及翻译,2030首古诗词及赏析,20首古诗及其译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
-
宋词典故·树犹如此 【出典】 见“太息攀树”条。 【释义】 东晋桓温看到自己先前种下的柳树皆已长成十围粗的大树,不禁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后遂借其语作为叹惜岁月流逝的典故。 【例句】 ①楼
-
《登鹿门山》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一五九卷第三十五首。此诗先写清晨乘船赴鹿门山沿途所见的景物,“沙禽”、“浦树”二句的描写,正是清晨景物特色,可见诗人游览之“兴”甚浓;继写登山探访隐士遗踪,见隐士遗迹尚存,但隐士的高风亮节
-
典源出处 《庄子 则阳》:蘧(qu) 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 (qu)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释义用法 蘧瑗,字伯
-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作品赏析[注释](1)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泛:透出。崇光:崇,隆重,华美;光,光泽。(2)空濛:雾气迷茫的样子。[译文]春风轻拂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荸荠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荸荠的诗句,带“马蹄”的诗句,形容荸荠的诗句。杨柳千条送马蹄雁旧南飞。《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清代:纳兰性德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山家》元代.刘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采桑子,内容包括八年级上册语文全部古诗,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18首,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一)课内古诗 【望岳】(杜甫 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汉魏六朝散文·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并序》原文鉴赏
-
张骼、辅跞挑战楚军 (襄公二十四年) 【题解】 春秋时代打仗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前奏,就是两军正式交战之前,先派出猛将前往敌阵挑
-
名言: 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益厚而慎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