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李好古《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清平乐
清淮北去。千里扬州路。①过却瓜州杨柳树,烟水重重无数。② 柁楼才转前湾。云山万点江南。③点点尽堪肠断,行人休望长安。④
【注释】 ①清淮:即淮河,源出河南桐柏山,东流经河南、安徽等省到江苏省入洪泽湖,洪泽湖以下,主流出三河经高邮湖由江都县三江营入长江。②瓜州:即瓜洲镇,在江苏江都县南四十里江滨。据元和郡县志载:“昔为瓜洲村,盖扬子江中之沙碛也,沙渐涨出,状如瓜字。遥接扬子渡口。自唐开元以来,渐为南北襟喉之处。”地当运河之口,与镇江斜值。旧有城。今为镇。③柁楼:即楼船,古代有楼的大船,或有楼饰的游船。柁(duo):同“舵”。④长安:本为唐代都城,这里指代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译文】 清清的淮水东流南下入大江,千里扬州去路长。行过瓜州古渡口,杨柳堆烟水茫茫。
楼船刚刚转过前湾,眼前便露出云山万点好江南。青山绿水虽然美,毕竟局面是偏安。行人休向西北望,长安杳杳堪肠断。
【总案】 此词写舟行江淮之所见所感。词人由淮河入长江,行尽扬州路,过却瓜州渡,进入“烟水无重数”、“云山万点”的江南。然而江南景色虽美,他却无心欣赏,而是看山山献愁,看水水供忧,原来他心中在默默地怀念着故国神州。“休望长安”正是想望长安,望而不得见,故发为痛切的悲叹。全词以写景为主,按行舟的路线淡淡写来,颇清丽自然。然而结尾却异峰突起,揭出故国桑梓之悲,遂令人反观全篇,始觉词人有一路不堪为怀之情。此词几乎句句用地名,而无斧凿之痕,亦见匠心。
-
明·宋濂2卫人束氏3,举世之物,咸无所好4,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善也,畜至百余,
-
浮金最好溪南景,古木楼台画不成。天籁远兼流水韵,云璈常听步虚声。青鸾白鹤蟠空下,翠草玄芝匝地生。咫尺仙都隔尘世,门前车马任纵横。
-
五既识神骨,当辨刚柔 【原文】 既识神骨,当辨刚柔(1)。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2),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消息(3
-
清·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 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 翠色随人欲上船。 【注释】富春:此指富春江,是浙江钱塘江的一段。严陵:此指富春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推篷:拉开船篷。 【大意】
-
苏轼 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
-
作者: 文淑慧任光
-
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 ① 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以动写静的艺术手法,在王维笔下被频繁采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 水激石间为濑。地以“濑”名,标明此地河床落差较大,河水从石滩泻下,疾速
-
(五代)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小令鉴赏
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以鲜花凋谢的景象来描绘相思之苦。他通过表达林花凋谢,春红随风飘散的场景,深刻展现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诗中的“枝上柳绵吹又少”,“林虔空更不见人”,给人一种萧瑟寂寥的感觉。诗人借自然景象,寄托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幸福的向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对离别的不舍,以及对逝去时光的留恋。整首诗意境唯美而深刻,引人深思。
-
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开学赠言古诗词,内容包括开学赠言诗句,新生入学寄语诗句,新学期寄语的诗句。新生入学寄语诗句劝学唐代: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