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一生难得是春闲
浣 溪 沙
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
毵毵绿发覆烟鬟。
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萧鼓夕阳间。
一生难得是春闲。
——王国维
解析
1904年,二十七岁的王国维回到故乡海宁养病,写下了这首词。
这一时间,王国维痴迷于文学、哲学,是他将东西方学融为一炉的大成时期。
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放下繁冗的治学事务,王国维过了一段比较安闲的日子,这段时光,他的内心得到了很大的慰藉。
这是一首写春天的小词,词人驾着小船,沿溪而行,享受着春日里美好的风物。
“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毵毵绿发覆烟鬟。”
开头一个“逐”字,用得很有特点。词人行船,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目的地,而是随性而为,乃兴之所至也,表现出词人舒适悠闲的心境。小溪曲曲折折,蜿蜿蜒蜒,令人不知其所往。不仅具有曲径通幽之妙,也令人遐思,词人到底要去往何处呢?
莫非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只见岸边杨柳垂丝之处,一座青山在远处迎面而来。一个“开”字,令他豁然开朗;一个“见”字,将词人缓缓引出,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两相照应。此乃“有我之境” 。
“毵(sān)毵”,是形容春天的杨柳绿色颀长的枝条,美好的事物总是能令人联想到女性的美,所以词人把这长长的绿条比喻成女性美丽的头发。
贺知章曾把杨柳的枝条比作是绿色的丝带(“绿丝绦”),而受到西方美学影响的王国维,很自然地把它比作造物者的女性美,各有特色。
“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萧鼓夕阳间。”
“莺花”,即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迟日”,即春日迟迟,也是泛指春天。
词人在船上,看到两岸繁花盛开十分悦目,草长莺啼格外悦耳,内心感到极大开心和满足。
经过一个冬天的荒寂,每到春和景明之日,见到春暖花开,想必每个人内心都会觉得富足吧。
“萧鼓”字句说明此次出游是春社之日,古人感恩大地,把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作为春社之日。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敲锣打鼓,来祭祀土地神,为今年秋天的丰收而祈福。所以陆游的游山西村里有“萧鼓追随春社近”句。
回去的路上,夕阳西下,箫鼓之声不绝于耳,亦是一种有味道的风景。
这样美好的春日,是治学繁忙的词人平常难以享受到的,所以,他感慨道“一生难得是春闲”,可谓是发自心声了。
-
古文观止·贺涛·送张先生序 经词质【2】。诗
-
涨水返旧壑,飞云思故岑。念君忘家客,亦有怀归心。三间得幽寂,数步藏清深。攒金卢橘坞,散火杨梅林。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云崖有浅井,玉醴常半寻。遂名参寥泉,可濯幽人襟。相携横岭上,未觉衰年侵。一眼吞江
-
诗经·国风·召南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
-
久不见南山,依然已秋色。悠哉川上行,复邀城中客。中落山半空,川明潦尤积。飞鸟监中看,行云舟中白。夷犹白苹里,笑傲清风侧。极浦追所远,回峰高易夕。觞咏共留连,高怀追昔贤。惟应谢公兴,不减向临川。 作品赏
-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
【原题】:灯夕当三日而罢今至四月五日国人尚纷然出游势不可禁天既雨仍作小晴老稚皆有閒暇不迫之色千兵所至欢呼随这此前未有也闻使君复为人强出聊作小诗记一时之事
-
石介《辨惑》 吾谓天地间必然无者有三:无神仙,无黄金术,无佛。然此三者,举世人皆惑之 1 ,以为必有,故甘心乐死而求之 2 。然吾以为必无者,吾有以知之。大凡穷天下而奉之者 3 ,一人也 4 。莫崇于
-
送别崔著作东征 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 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 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 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 归邀麟阁名。
-
三盏醺醺四体融,妓亭檐下夕阳中。千声万响敲相续,一曲云和戛未终。今日心情如往日,秋风气味似春风。唯憎小吏樽前报,道去衙时水五筒。
-
天子幸新丰,旌旗渭水东。寒山天仗外,温谷幔城中。奠玉群仙座,焚香太乙宫。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上宰无为化,明时太古同。灵芝三秀紫,陈粟万箱红。王礼尊儒教,天兵小战功。谋犹归哲匠,词赋属文宗。司谏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