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召南《江有汜》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召南
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题解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的诗歌305篇。包括“国风”160篇;“大雅”“小雅”105篇;“颂”40篇。“国风”包括15个“封国”和“方国”(十五“国风”中的“召南”“周南”就包括长江中游地区)的民间抒情歌谣,皆由各地诸侯协助,“行人”(周官职名)采集,献于“太师”后“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诗经与周代房陵(今湖北房县)人尹吉甫(约前852—前775年)有关,尹吉甫在周宣王(前827—前782年在位)时官至“内史”,曾主持反击北方猃狁和负责淮夷贡赋,故诗经·小雅·六月有“文武吉甫,万邦为宪”之语。尹吉甫参与过“国风”的采集或整理。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稍后孔子曾弦歌诗章甚或加以修订。
简析江有汜以第一人称的语气表现一对男女曾在江边相识、相恋,但最终女子嫁给他人,失恋的男子来到旧游之地,思绪万千,面对江水因沙洲阻障而出现的分流、复合或停滞,想象对方或后悔、或决绝的心情,但终究决定连交往也要回避,于是长歌当哭。诗中采用比兴手法,用江水的分合、流动、停滞来形容双方关系和情感的变化。诗中有三字句、四字句,形式灵活而工整,富于音乐节奏感。用字有意重复,只改变少数关键处,一唱三叹中又显示出层层递进,是失恋者欲说还休的真实写照。
-
埃及人的服饰种类、式样繁多,男子服饰尤其引人注目。有人穿东方敞袍和长袖长衫,戴缠头巾;有人穿长袖长衫、敞袍,头戴土耳其式带黑穗的红毡帽;也有人穿长衫戴便帽;还有人穿西装。妇女服饰也多种多样:缠身黑纱、
-
丰 作者: 李青山 【本书体例】
-
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 〔2〕 。钧天九奏,既其上帝;葛天八阕,爰[乃]及皇时 〔3〕 。自咸英以降,亦无得而论矣 〔4〕 。至于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有娀谣乎飞燕,始为北声;夏甲叹于东阳,东音以
-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港湾抒情散文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
-
费丹旭 色香几度误蔷薇,晓倚阑干露未晞 ① 。 无奈春来寒太甚,新妆犹著紫罗衣。 【注释】 ①晞(xi):干。 【评说】 本诗选自费丹旭《依旧草堂遗稿》。 费丹旭(1801—1850),清代画家,字子
-
子兰 一朵花开千叶红,开时又不藉春风。 若教移在香闺畔,定与佳人艳态同。 这首咏石榴花绝句写得园转流畅,构思巧妙。“一朵花开千叶红”盛赞石榴花开时颜色鲜艳,使千叶相映而红。接着又补一句“开时又不藉春风
-
宋词典故·匏瓜 【出典】 《论语·阳货》:“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
桂密岩花白,梨疏树叶红。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
-
春云蒙蒙雨凄凄,春秧欲老翠剡齐。嗟我妇子行水泥,朝分一垄暮千畦。腰如箜篌首啄鸡,筋烦骨殆声酸嘶。我有桐马手自提,头尻轩昂腹胁低。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鷖,纤纤束胁亦可齎。何用繁缨
-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因为长久没有小孩子,曾有人说,这是我做人不好的报应,要绝种的。房东太太讨厌我的时候,就不准她的孩子们到我这里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