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清溪行》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李白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清溪,在安徽贵池县。有上下二清溪,上清溪在贵池城东北,下清溪在城南。李白清溪行中的清溪似指下清溪。下清溪发源于石台县,流入贵池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泻入长江。下清溪源远流长,清澈见底,风景秀丽。天宝三载 (744) 李白受权贵排挤,怀着悒郁不平之气,离开长安,开始了他生平第二次漫游。天宝十二载 (753) 秋,他来到了贵池一带,写下了许多诗篇,清溪行即是其中清新明丽、独具特色的一首。诗人融情于景,着力描写了清溪的水色,突出其清澈见底的特点,表现了诗人长期过着漫游生活的惆怅。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首联上句写诗人主观感受,下句以“诸水”作比较。上句正面着笔,下句侧面烘托,突出清溪水色的与众不同。“清我心”写出诗人初见清溪水时那种惊讶、欣喜,精神振奋、心胸开阔的情态。清溪水能给人以如此强烈的感受,这正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
颔联两句紧承第二句,由面到点,就近举例,进一步从侧面加以烘托。“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意思是: 借问一向以清澈见底著称的新安江,你和清溪相比怎么样呢?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市黟县境内。图经载:“新安,即今徽州,在唐为歙州,在隋为新安郡。凡水发源于徽者皆曰新安江。”新安江向东南流进浙江淳安、建德一带,是富春江和钱塘江的上游,江水也特别清澈。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在与宋元思书中说它“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吴均同代的沈约也赋诗赞它“百丈见游鳞。”新安江水无疑是清澈的,但是,又怎能和清溪水相比呢?“借问”二字,显得亲切而又富有情趣,诗人对清溪水的钟爱之情溢于言表。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诗人用对偶的句式、比喻的手法,从正面着笔描写溪水的清澈。古人有“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句 (陈释惠标咏水诗),李白此联,虽有所承袭,但意境却比前人诗句开阔。你看,人行于溪岸上,影映于水中,如同行于明镜中; 鸟飞渡清溪,归于山林,仿佛进入画屏里。这里,诗人不仅写了水光,还写了山色。把清溪比作明镜,把山林比作画屏,景色是何等的明丽澄鲜。诗情与画意合而为一,诗人欣喜莫名之情,心往神驰之态,跃然于纸上。
然而,美景尽管可以怡情,溪水固然可以“清心”,却始终不能使诗人超脱于污浊现实之外。因此,等到傍晚时分,听见猩猩一声连一声的悲啼,诗人便徒然醒悟自己乃是个因受排挤而远游的天涯孤客,不禁又悲上心来了。“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秋浦歌其二) 十年羁旅,故乡烟水处,长安两茫然,胸怀济世才,身陷山水间。望穿秋水,进退维谷,这正是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面对暮色,耳听悲声,诗人怎能不陡生悲凉之感呢?尾联创造了一种情调凄凉的冷寂境界。以此作结,哀婉动人。
清人赵翼曾指出李白五律诗“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偶处,仍自工丽。”这一评语,正好概括了这首清溪行在声律艺术上的特点。这首五律颔联不对,颈联却对仗工整而极富意境美。首联两句也不就声律,而追求古体诗的自然流淌之势,连重二个“清”字,不仅不显得沉滞,反而显得节奏明快,清新俊逸,诗人感情自然宣泄,一如流水行云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纵逸不羁的豪放性格。
一首小诗,为何写得如此富有魅力呢? 诚如近代学者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李白正是借清溪之水来为自己写照,以清溪水色的清澈,来寄托自己喜清恶浊的情怀。
有人认为这首诗的表达主体即新安江,亦一家之说,录以备考。
-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学科网课外古诗词诵读,内容包括求人教版初中所有课外古诗词背诵谢谢,初中《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及翻译,古诗词朗诵大全组。七年级上册《观沧海》 曹操《次北固山下》 王湾《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西江月》 辛弃疾《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
-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滁州西涧的景色和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好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主题,展现了悠闲自在的心态和追求自由的情感。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阅读和翻译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这首诗展现了韦应物深厚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才华,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自己捶自己的歇后语,内容包括民间歇后语,歇后语自作自受,歇后语大全及答案。虎落平阳被犬欺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穿背心戴棉帽不相称 穿不破的鞋底子好 穿草鞋上树欠妥(拖) 穿的兔儿鞋跑的倒快 穿
-
王介甫祭王回深甫文 嗟嗟深甫!真弃我而先乎?孰谓深甫之壮以死,而吾可以长年乎?维
-
古代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释与译文
【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与译文]蓦(mò)然,忽然。阑珊,稀落。这几句词的大意是:我在人群中找她千百次也没找到,突然一回头,却发现我的意中人站在那灯火零落、游人稀疏
-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① 。民之秉 ② 彝,好是懿德。(《诗经·烝民》) 注释 ①则:法则。②秉:持。 译文 上天造就众生民,孕万物来育法则。百姓办事守常道,皆因欢喜好品德。 感悟 先人这种清晰而强烈的
-
孟子曰:“杨子 ① 取 ② 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 ③ 也;墨子 ④ 兼爱 ⑤ ,摩顶放踵 ⑥ 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二十六) 注释 ①杨子:杨朱,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人物之一,主张
-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查头。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数年同笔砚,兹夕异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
【原题】:六龙驻跸温州先公职列西掖扈从至此手泽具载一时之事三十三年嗣子洪守官於此因成感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