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游斜川序》鉴赏、赏析和解读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纪其时日。
——陶渊明集
这是诗的小序,辛酉一作“辛丑”,但诗的开头说:“开岁倏五十,吾生行归休。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辛丑为东晋隆安五年(401),陶渊明才三十七岁,非五十岁。有的本子,“开岁倏五十”作“开岁倏五日”,即仍以为是三十七岁时所作,但这时渊明尚在官场中,和序的“悼吾年之不留”,诗的“吾生行归休”,皆不相符洽。
有的本子,辛丑作“辛酉”。这辛酉是纪日子的干支,意即正月五日辛酉,年份为义熙十年(414),陶渊明正五十岁。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本年正月朔日正为辛酉,序中的“五日”之“五”当误。其次,渊明所以择孟春酉日游宴,乃遵晋朝旧俗。详见逯钦立陶渊明集附录的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
此序可说是兰亭集序的具体而微,王羲之兰亭之会,也是五十岁。义熙元年冬,陶渊明辞彭泽令返里。九年,诏征他为编纂国史的著作郎,不就,与雁门周续之、彭城刘遗民并称“寻阳三隐”。游斜川作于次年,更表明归隐之志。
斜川在江西星子县,本汉豫章郡柴桑县地,唐为寻阳县地,也即渊明故乡。南阜意为南山,指庐山。曾城即层城,这里指鄣山,在庐山之北。晋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中皋指泽旁高地。前人曾以斜川比作桃花源。
出游时乘扁舟而往,故只有二三邻人。鲂鲤跃鳞,水鸥翻飞,正是舟游实况。跃鳞写日丽,翻飞写风和,时尚正月,虽是南方,也见这一年春气来得早。诗中说:“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湍弱鱼可从容驰游,谷静鸟乃高飞啼唱。下文写旅游心理,南阜已是旧识,所以不复叹赏,鄣山却是独秀中皋,慕名已久,所以令人遐想。但光凭视觉上的欣赏还不够,还须大家来赋诗,依然回到诗人本色。
诗中又说:“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则去时是带着酒的。陶公非酒不欢,既醉而百忧可忘,他的大半生都在醉乡中度过,却又写出了那么多的好诗。
-
时: 或一日的黄昏。 地: 或一处。 人: 老翁——约七十岁,白须发,黑长袍。 女孩——约十岁,紫发,乌眼珠,白地黑方格长衫。 过客——约三四十岁,状态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黑色短衣裤皆破碎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处】唐王翰《 凉州词 》。 【意思】夜光杯: 指华贵的酒杯。《十洲记》: 周穆王时,西域献夜光常满杯,杯是白玉之精。 句意
-
绣屏缘 日本抄本《绣屏缘》正文书影 日本抄本《绣屏缘》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二十回。题“苏庵主人编次”,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初。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养浩堂刊本;日本抄本, 藏荷兰
-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题一作《惠崇春江晚景》,又作《书衮仪所藏惠崇画》,为神宗元丰八年(1085)苏轼所写的一首题画诗。 惠崇,宋代建阳(今福建省
-
春风欲动北风微,归雁亭边送雁归。蜀客南游家最远,吴山寒尽雪先晞。扁舟去后花絮乱,五马来时宾従非。惟有道人应不忘,抱琴无语立斜晖。 作品赏析原题:莘老葺天庆观小园有亭北向道士山宗说乞名与诗
-
古文观止·《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
-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 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
-
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①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④。嗟余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
-
【原题】:姑苏杂咏阳山(在城西北,古名秦余杭山,吴中山最高者。中有白龙湫,旱必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