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惠崇春江晓景》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题一作惠崇春江晚景,又作书衮仪所藏惠崇画,为神宗元丰八年(1085)苏轼所写的一首题画诗。
惠崇,宋代建阳(今福建省建阳县)人,僧人。图绘宝鉴称其“工画鹅、鸭、鹭鸶。”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亦称其“尤工小景,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
这首诗的景象特征突出了早春;艺术构思上体现了“画中有诗”。
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从春江岸边落笔。“三两枝”,见其稀疏,还未到万紫千红的盛开时节,显示出早春之象。桃花开在“竹外”,呈掩映之势。桃为红色,竹为绿色,又现对衬之意。早春景象得到出色的描画。
次句,笔触由岸边移入江中,以“鸭”提挈诗意。春江水暖,显示出春意已到人间。那么,何以知水之暖呢?诗人独特地以鸭来感知。一个“知”字,意韵四出,使诗由起句的质实趋于空灵。鸭群因“知”水暖而自由自在地悠然浮游在江面上。这样,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色图便活现在人们眼前。
次句的“知”字已包含有诗人的想象了,第三句继续加以发挥,突破春江晓景本身的画面,想象出“蒌蒿满地芦芽短”。蒌蒿,即白蒿,江淮间人用作鱼羹;芦芽,即芦笋,本草纲目说“河豚宜于蒌蒿荻笋同煮”。这一句是说春暖时节,该是蒌蒿满地,芦笋一片毛茸茸的景象吧。
结句“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河豚”系鱼名,肉质鲜美,但肝脏和血液有剧毒;春天溯江而上,于淡水中产卵。梅尧臣有诗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苏轼这首诗的结句化用了梅尧臣的诗句。三、四两句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以“河豚”相关合。“正是河豚欲上时”,不仅点明季节、时令,而且由美景推及美食,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内容。
这首题画诗不仅有实描,而且有想象,使得诗画之间相互发明,诗意葱笼、画意浓郁,给人以美的享受。
-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此诗题作口占,似乎是诗人在墓地即目所见,出口成章,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
-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翻译与解读
-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诗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出处】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译注】秋风吹不尽的,是捣衣女怀 念远戍玉门关的丈夫的一片深情。玉 关:玉门关,在今甘肃省
-
俭之忍第四十六俭之忍第四十六 以俭治身,则无忧;以俭治家,则无求。 人生用物,各有天限。夏涝太多,必有秋旱。 瓦鬲进煮粥,孔
-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出处】唐李商隐《 韩碑 》。 【意思】我为嵩云你为秦树久别离居,迢迢千里寄来一纸深情鲤书。 【全诗】 《寄令狐郎中》 .[唐].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
-
王昌龄《宿裴氏山庄》唐山水诗鉴赏 王昌龄 苍苍竹林暮,吾亦知所投。 静坐山斋月,清溪闻远流。 西峰下微雨,向晓白云收。 遂解尘中组,终南春可游。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王昌龄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
-
世久无此士,我晚得王孙。宁非叔度家,岂出次公门。白首沉下吏,绿衣有公言。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近闻海上港,渐出水底村。愿君五袴手,招此半菽魂。一见刺史天,稍忘狱吏尊,会稽入吾
-
我乏青云称,君无买笑金。虚传南国貌,争奈五陵心。桂席尘瑶佩,琼炉烬水沉。凝魂空荐梦,低珥悔听琴。月落珠帘卷,春寒锦暮深。谁家楼上笛?何处月明砧?兰径飞蝴蝶,筠笼语翠襟。和簪抛凤髻,将泪入鸳衾。的的新添
-
[唐]司空图我祖铭座右,嘉谋贻厥孙。勤此苟不怠,令名日可存。媒衒士所耻,慈俭道所尊。
-
郑燮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1),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2),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