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
十日谈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1313—1375)的短篇小说集,也是欧洲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1348年,佛罗伦萨十个青年男女为逃避黑死病,在乡间住了10天,为消遣时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作品题材广泛,主要取材于西方的寓言、传说和东方故事集,也有不少篇章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真人真事。经过作者的加工改造,给这些故事注入了新鲜血液,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大都是农民、商人、手工业者、诗人和艺术家,作者通过不同的画面,从各个角度概括了意大利的社会风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品通过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表达了反封建、反教会和“幸福在人间”的重大主题。第一、揭发教会僧侣的恶行败德,撕下他们伪善的神圣外衣。其中有的故事嘲讽了整个教会的腐败和堕落;有的揭露教会推行的愚昧主义;还有的为思想自由的权利而呼吁。第二、赞美男女爱情,反对禁欲主义。其中有的故事对僧侣追求爱情、享受尘世幸福表示同情;有的阐述纯真的爱情是“自然的力量”,是人的高尚要求;有的说明真正的爱情是人生的一种积极因素;还有的称颂了妇女的善良、机智。第三、抨击封建贵族的腐朽愚昧,反对门阀制度和等级特权。其中有的故事揭露了为富不仁的资产者的冷酷无情和奸诈狡猾;有的给作威作福的统治阶级的官吏以无情嘲弄;还有的深刻批判封建门阀制度和等级特权。第四、反映市民群众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其中有的故事肯定了工商业者的才干和品德,有的赞扬了下层人民的机智和勇敢。由此可见,作品从真诚关心人的幸福和命运出发,呼唤人们向封建教会争取自己的生活权利和精神自由。它向有“人曲”之称,是作者民主思想的结晶。但同时需要指出,有些篇章新旧思想杂陈,高低格调并见。作者在歌颂纯真爱情的同时,容忍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在赞扬人们机智的同时掺杂了损人利己的行为。
作品艺术上具有独创性。作者变中古梦幻神秘的创作套式为写实方法,不仅叙述事件,而且开始注意塑造人物,刻画心理,描写环境,概括生活,这对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作者还有意识地注意结构技巧,发展“一千零一夜式”的艺术结构,将可以独立成篇的故事串连起来,镶嵌在框形结构之中,形成统一整体,显得整齐完美。作者还创造性地使用“不登大雅之堂的佛罗伦萨的方言”,通俗、精炼、生动;另外对比、讽刺、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也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为意大利的散文奠定了基础。
-
邺城宫殿久荒凉,缥瓦随波出禁墙。谁约藓文成古砚,等间裁破碧鸳鸯。已恣玉锋磨藓骨,更持蟾泪湿云根。欲知千载凄凉意,尚有昭阳夜雨痕。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鹳鹊楼,或称鹳雀楼,在蒲
-
《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两畿相望东与西,书来三日犹为稽。短篇投子譬瓦砾,敢辱报之金褭蹄。文章至宝被埋没,气象往往干云霓。飞黄伯乐不世出,四顾骧首空长嘶。嗟哉我岂敢知子,论赖子初指迷。子言古淡有真味,大羹岂须调以齑。怜我区区欲
-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
-
得时行道善知终,猛退如公世罕逢。掷弃浮名同敝屣,保全高节似寒松。文章千古进谟诰,勋业三朝镂鼎锺。见说新堂频燕会,故时宾客定相容。
-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光荣君: 接到手书,知道你要到我的故乡去,叫我给你一点指导。老实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所以写这一封信告诉你。 我所要告诉你的
-
治鞭疮喻 【原文】 昔有一人,为王所鞭,既被鞭已,以马屎傅[1]之,欲令速差[2]。有愚人见之,心生欢喜,便作是言:“我快得是治疮方
-
蝶恋花 苏轼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 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