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乌衣巷》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出生于江南。贞元九年(793)进士,又登博学宏词,授太子校书,廷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革新政治活动,贬郎州司马,后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入朝为主客郎中、集贤殿学士,又出为苏州等地刺史,开成初任太子宾客。诗文与柳宗元齐名,晚年号称“诗豪”,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集。
【注释】 ①朱雀桥:东晋时建在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因在宫门未雀门附近,故名。旧时附近是繁华之地。②王、谢:指王导、谢安,皆东晋大族。世居乌衣巷。末两句说物是人非,当年王、谢居住的乌衣巷,如今住的却是寻常百姓。 【原诗今译】 朱雀桥边长满了闲花野草, 乌衣巷口残留着夕阳斜照。 旧时王导、谢安家的飞燕, 到普通百姓家里筑窝建巢。 【赏析】 乌衣巷是一首咏史怀古的诗篇,它借六朝的遗迹,写出了历史上豪门贵族的衰败,以今昔对比,展示了人事的更迭,历史的变迁。 诗的前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以对仗的形式描绘出了乌衣巷一带寂寞衰败的景象。朱雀桥、乌衣巷东晋时是豪门世家聚居游乐的地方,想当年冠盖辉赫,车水马龙,街道上熙熙攘攘,一片鼎盛繁华。现在则完全是另一番情景:朱雀桥边野草丛生,一些无名的小花冷冷落落地开放着;乌衣巷口不见行人,只有黯淡的夕阳照射着这条残破荒凉的街巷。诗人只用“野草花”、“夕阳斜”六个字,便勾画出了眼前的寥落场景,以自然景物暗示出人事沧桑。“花”,在这里用作动词,当开花讲,与下句“斜”字相对。第三四句,既没有接着前两句继续作一般化的景物描写,也没有直抒胸臆写自己的感慨,而是通过精细的观察,从小处着笔,以燕子寻找旧巢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反衬王谢豪门的衰落。从前在王导、谢安的华堂中筑巢的燕子,已经寻觅不到旧居,随着历史的演进,朝代的更迭,那些煊赫一时的豪门贵族的宅第早已不复存在,旧时的燕子只好飞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的家中去筑巢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刘禹锡诗中颇为流传的名句,对它的解释也不尽相同。清代的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无论是当年王谢堂前的燕子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还是王谢子孙已沦为普通百姓,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对燕子的描写,告诉人们历史在前进,人事在变化,那些豪门权贵,终将逃脱不掉衰败没落的命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对比鲜明,通过写景状物,生动地显示出今昔变化;一是因小见大,通过对具体的、细微的事物的描绘,表现重大的、深刻的主题,揭示出旧事物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鉴赏导示】 本题是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也是诗人凭吊金陵历史遗迹后抒发的今昔之感。它借描绘朱雀桥、乌衣巷的变化,暗喻那些炙手可热的官僚和宦官集团,虽然权势盛极一时,但也会衰败沦亡。 【鉴赏】 这首咏史诗,向以沉郁苍凉称著。本篇通过对东晋世家大族昔盛今衰的描写,对中唐以来时局衰败表示了慨叹,对骄奢专横的当权者进行了嘲讽。在写作上,寓兴亡感慨于自然景物,含蓄蕴藉,发人深思。 首二句,写东晋国都金陵最繁华热闹地区现在荒凉冷落的景象。“乌衣巷”和“朱雀桥”两个意象,触发读者对历史的遐想和反思。但是,作者又只字不提此地昔日的钟鸣鼎食、笙歌喧天、车水马龙,展现的竟是今日的一派荒芜和衰颓:地面上,野草丛生,野花盛开;天空中,夕阳惨淡。这些景物,或暗示行人稀少,或象征没落衰亡,都能见出作者的寓意。原来,这两句引而不发、避昔道今的景物描写,有着深刻的含义:过去的繁盛显赫不必多提,令人震惊的则是冷落衰败的现状。三、四句的写景,也是有寓意的,其意在借助不变的飞燕反映人世的沧桑巨变。诗人夸张运用了燕子飞往旧地的特性,把它作为人间升沉变化的见证。这些过去飞进王、谢厅堂的燕子,现在又飞回来了。不过,此处当家作主的已经不是尊贵豪奢的世族了,全换成了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寻常百姓”与“旧地王谢”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感慨深沉,余味无穷。 【鉴赏要点】 [1]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风格沉郁苍凉。[3]语言含蓄。[4]借景抒怀。[5]对比、夸张方法的运用。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薄宦仍多病,从知竟远游。谈谐叨客礼,休浣接冥搜。树好频移榻,云奇不下楼。岂关无景物,自是有乡愁。
-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昔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
-
故乡眇千里,离忧积万端。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富钩徒有想,贫铗为谁弹。柳秋风叶脆,荷晓露文团。晚金丛岸菊,馀佩下幽兰。伐木伤心易,维桑归去难。独有孤明月,时照客庭寒。
-
夕曛山照灭,送客出柴门。惆怅野中别,殷勤岐路言。茂林予偃息,乔木尔飞翻。无使谷风诮,须令友道存。
-
潮水定可信,天风难与期。清晨西北转,薄暮东南吹。以此难挂席,佳期益相思。海月破圆影,菰蒋生绿池。昨日北湖梅,开花已满枝。今朝东门柳,夹道垂青丝。岁物忽如此,我来定几时。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明发新林
-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二年戮李錡,不战安江东。顾惟眇眇
-
仲春时景好,草木渐舒荣。公门且无事,微雨园林清。决决水泉动,忻忻众鸟鸣。闲斋始延瞩,东作兴庶氓。即事玩文墨,抱冲披道经。于焉日淡泊,徒使芳尊盈。
-
筑室在人境,遂得真隐情。春尽草木变,雨来池馆清。琴书全雅道,视听已无生。闭户脱三界,白云自虚盈。
-
[唐]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新、旧唐书《萧瑀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