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注释】
选自老子三十三章。
强行:即勤行的意思。
死而不亡;身没而道犹存。
【赏析】
老子对个人修养的要求,除了“知人”、“自知”、“胜人”、“自胜”外,还包括“知足”、“强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等标准。他说: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意思是:知道满足的人富有,持之以恒的人有远大的抱负;不失去自己的所有的人才能长久,身没而道存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
人的欲望和野心永远也难以满足,所以才会有“欲壑难填”、“得寸进尺”、“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现象。而当人心不足时,富有也就没有了限度,很多人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老子总结人生的这些经验教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并从相反的角度提出“知足者富”,认为人如果能够“知足”,满足于自己已有的和应该有的,就会感到富有了。既然富有了,贪欲和野心得到收敛,便远离了灾难和祸患。
老子认识到,一个人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一定是个具有远大志向的人。他的动力之源,来自高远的志向和宏大的奋斗目标。人的肉体,终究是要消失的,然而人的思想、精神却能够留存下来,长久地传承下去。所以这样的人,能够长久地活在人们的心中,永葆生命。如果一个人死了,什么也没有留下,那就是彻底地消亡了,这种人活得再长也是短命的。
-
素雪、明月、幽梅,三者具,则光景清艳。惟三者难以一时兼备,故今岁与去岁相较,不能无憾。此词即景抒怀,貌似冲淡,却蕴含无限今昔之感。前人谓张孝祥词有“潇散出尘之姿,自在如神之笔”,诚然。
-
【4214】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美〕费拉里著,刘玮编译,译林出版社,人文与社会译丛之一,9 25印张,2017年10月第1版,58
-
王之涣《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写诗人登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鹳雀楼,在今山西省永济市旧城西的黄河岸边。楼有三层,前望中条山,下临黄河,为古代登临胜
-
【注释】:【注释】:亚卿:姓葛,阳羡(今江苏宜兴)人,作者的朋友。亚卿与一位风尘女子相爱,短期分手,也十分依恋。韩驹使用这位女子的口吻,写了九首七言绝句,以表达双方难舍难分的情意。 《诗经·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音滔滔。远貌)不归
-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指真正勇猛的战士,即使面对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也会毫无畏惧,奋起拼搏。鲁迅《纪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
许浑 心期仙诀意无穷,采画云车起寿宫。 闻有三山未知处,茂陵松柏满西风。 这是一首咏史诗,讽刺汉武帝学仙之愚妄。 首句谓汉武求仙之心甚奢。次句承之,极言其“意无穷”。云车,绘饰云彩的车。寿宫,奉神之宫
-
《青玉案》·陈瓘 陈瓘 碧空黯淡同云绕。渐枕上、风声峭。明透窗纱天欲晓。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 使君留客金樽倒,正千里琼瑶未经扫。欺压梅花春信早。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 这首词本来
-
典源出处 《汉书 傅介子传》: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
-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出处】唐王维《 辛夷坞 》 【意思】春到人间, 万物萌发。辛夷枝头的花蕾绽开了,红白相间,十分绚丽。这山中的红 萼,点缀着静寂无人的涧户,随
-
【原题】:遂宁社稷坛与风雷雨师师之坛混为一区其间多悖礼者某偶摄郡事因为随事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