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唐诗之王之涣《登鹳雀楼》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写诗人登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鹳雀楼,在今山西省永济市旧城西的黄河岸边。楼有三层,前望中条山,下临黄河,为古代登临胜地。因有鹳雀(一种似鹤的飞鸟)常栖息在上面,所以叫鹳雀楼。原失修,目前已修复,对游人开放。
此诗头两句写眼前所见,日已西沉,快要落山;下面的黄河水滚滚东流奔向大海,描绘出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后两句写诗人所想,面对高高的楼顶,豪情满怀,境界高远,吟出了富有哲理的千古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全诗境界开阔,气势磅礴,蕴含着诗人“登高望远”的胸襟和抱负。这首诗也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世代流传,脍炙人口。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曲意象分析大全,内容包括古诗常用意象分析,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分析,古典诗歌赏析意象。1.月亮 思乡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
-
吕 定 据鞍指挥八千兵, 昔日中原几战争。 追鹿已无秦社稷, 逝骓方叹楚歌声。 英雄事往人何在? 寂寞台空草自生。 回首云山青矗矗, 黄流依旧绕彭城。 这是一首吊古诗。戏马台在今江苏徐州城南,高数十仞
-
张孝祥 桃换肌肤菊换妆,只疑春色到重阳。偷将天上千年艳,染却人间九日黄。新艳冶,旧风光,东篱分付武陵香。尊前醉眼空相顾,错认陶潜是阮郎。 也许你从未见过桃花菊,甚至连桃花菊的名字也从未听说,那么读了这
-
古文观止·明文·张岱·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
-
[清]吴伟业投金濑畔敢安居?覆楚亡吴数上书。手把属镂思往事,九原归去愧包胥。这首诗写
-
不厌东南望,江楼对海门。风涛生有信,天水合无痕。鹢带云帆动,鸥和雪翻浪。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日脚金波碎,峰头钿点繁。送秋千里雁,报暝一声猿。已豁烦襟闷,仍开病眼昏。郡中登眺处,无胜此东轩。
-
青莎台上起书楼,绿藻潭中系钓舟。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暂尝新酒还成醉,亦出中门便当游。一部清商聊送老,白须萧飒管弦秋。 作品赏析多上:一作多在。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在小桥头这两句是说,晚间
-
出身天宝今年几,顽钝如锤命如纸。作官不了却来归,还是杜陵一男子。北风惨惨投温泉,忽忆先皇游幸年。身骑厩马引天仗,直入华清列御前。玉林瑶雪满寒山,上升玄阁游绛烟。平明羽卫朝万国,车马合沓溢四鄽。蒙恩每浴
-
西宫即兴圣宫,在大都大内之西北,建于武宗至大元年(1308)二月,凡四十间。此诗作于文宗至顺二年(1331),萨都剌当时在翰林国史院任职,有机会进入西宫。全诗共两首七绝,第一首写儒生在西宫讲经,第二首写在西宫奏乐宴饮。此为第二首。这一首颇有特色,他不直接写宴乐场面,只通过侧面描写,就把盛大而热闹的景
-
关汉卿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日月长,天地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