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名篇之刘桢诗《赠从弟》原文、鉴赏和解读
刘桢诗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 全用比兴手法, 分别以蘋藻、松柏、凤凰比喻其堂弟,有赞美与勉励两重意思。这第二首,诗人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其实也是诗人自况。
从标题看,这首诗显然属于赠答之作。但就其所取题材、表现形式而言,却应该说是一首咏物诗。通篇说松柏而未及其他。然而,刘桢以松柏隐喻其堂弟,寄托期望,有着具体的指归,其象征意义十分明显。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起句工整平实,形象率直。山上耸立着巍巍的青松,山谷呼啸着瑟瑟的寒风。松柏崇高形象展现于读者眼前。接下三、四句,用“一”这个突起副词连连加强语气,凸现狂风与劲松的对抗: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诗情开始震荡: 风声是多么凄厉,松枝是多么坚强! 全诗的旨意通过形容词“盛”、“劲”而有所显示。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前面说了风狂松劲,这里则提出冰霜,诗意有了新的开拓,冰霜凛冽惨凄,环境愈发恶劣,而山松却未见萧条,一年到头总是端庄屹立,正气凛然。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它青翠端正如故,这是由它本性决定的。诗句转用虚词组“岂不”引领反问,又完成了最后的开拓,揭示了松柏具有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至此,全诗主旨毕现。
刘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钟嵘说他的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然自陈思以下,桢称独步。”(诗品)评价是很高的,只是认为艺术性不够。这首诗在风声怒号、冰霜凛冽的环境中突出了松柏终年屹立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深邃的寓意。所咏之物的特征与诗人的寄托极为吻合。诗人不重文采的华丽,讲究质朴意明,卓然天成,其情真,其味长,其气胜,体现了诗人刚劲秀拔的艺术风格。
-
在卢浮宫博物馆 ◆ 罗 丹 这里的支柱形,不是由缩进的胸部,而是由向前高举的臂肘所形成。 这种非常特殊的侧影,我已经向你说过
-
公乎公乎,提壶将焉如?屈平沈湘不足慕,徐衍入海诚为愚。公乎公乎,床有菅席盘有鱼。北里有贤兄,东邻有小姑。陇亩油油黍与葫,瓦甒浊醪蚁浮福黍可食,醪可饮,公乎公乎其奈居。被发奔流竟何如?贤兄小姑哭呜呜。
-
冠盖闲居少,箪瓢陋巷深。称家开户牖,量力置园林。俭薄身都惯,营为力不任。饥烹一斤肉,暖卧两重衾。樽有陶潜酒,囊无陆贾金。莫嫌贫活计,更富即劳心。
-
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蒍于。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橅。朅従冰叟来游宦,肯伴?翟仙亦号儒。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
-
《文
-
海水昔飞动,三龙纷战争。钟山危波澜,倾侧骇奔鲸。黄旗一扫荡,割壤开吴京。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地扇邹鲁学,诗腾颜谢名。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欲寻庐峰顶,先绕汉水行。香炉紫烟
-
二十一含垢匿瑕二十一含垢匿瑕 晋陈骞,沉厚有智谋,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存绩。 【译文】 晋代的陈骞,沉稳厚道,而且很
-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
[宋]陆游桃花如烧酒如油,缓辔郊原当出游。微倦放教成午梦,宿酲留得伴春愁。远途始悟乾
-
张籍春别曲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作者简介张籍(767?—830年),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