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意思,出处,故事
魏晋之际的文学家、哲学家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他与当时的名士嵇康等七人并称“竹林七贤”。
阮籍容貌英俊,性格狂傲,志气宏大,学识渊博。他读书甚多,但最喜欢的是老子庄子。在生活中他也按照老、庄的哲学思想处世,顺其自然,不拘小节。他有时在家关起门来看书,可以一连几个月不出来;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可以多日不归。他不仅诗歌文章写得好,还善于弹琴唱歌,又酷爱饮酒。有时他读书或弹琴到兴致浓时,连自身的存在也忘记了(原文为“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阮籍对当时朝政的腐败黑暗深为不满,常与嵇康等人在竹林中一边饮酒,一边批评朝政。他看不起专权的司马氏集团,也看不起曹氏的傀儡皇帝。朝廷曾召他去当参军,他推辞不去。有一次,阮籍登上广武城,观看当年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交战的遗址。他很蔑视刘邦的人品和才能,感慨地叹息:“当年是世上没有真正的英雄人物,而让刘邦这种小人成名。”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即由此而来,后人多用以形容由于时势的关系,使其人成了名,但并非这个人才能出众,含有轻蔑之意。
-
唐·李肇李牟秋夜吹笛于瓜洲2,舟揖甚隘3。初发调,群动皆息。及数奏,微风飒然而至4。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
-
“天其运乎①?地其处乎②?日月其争于所乎③?孰主张是④?孰维纲是⑤?孰居无事推而行是⑥?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⑦?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
-
采桑子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
作者: 杨光治
-
楚天晚。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追念少年时,正恁凤帏,倚香偎暖。嬉游惯。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暮烟衰草,算暗锁、路歧无限。今宵又、依前寄宿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4岁小孩背古诗词,内容包括四岁宝宝背的古诗,四岁小孩背诗词,小孩四岁就能背古诗怎么样形容好。山村咏怀宋代: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译文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
-
贫家无门禁,然童女倚帘窥幕,邻儿穿房入闺,各以幼小不禁,此家教不可为训处。|什么意思|
《贫家无门禁,然童女倚帘窥幕,邻儿穿房入闺,各以幼小不禁,此家教不可为训处。》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鸳鸯湖边月如水,孤舟夜傍鸳鸯起。平明击缆石桥亭,惭愧冒寒髯御史。结交最晚情独厚,论心无数今有几。寂寞抱关叹萧生,耆老执戟哀扬子。怪君颜采却秀发,无乃迁谪反便美。天公欲困无奈何,世人共抑真疏矣。毗陵高山
-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