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名画《江山秋色图》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名画《江山秋色图》赏析

江山秋色图

南宋· (传) 赵伯驹作

绢本青绿

纵五六.六厘米

横三二三.二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此图无款印,曾藏明内府,清初为梁清标所有,钤梁氏鉴藏印数方,后入清宫内府,有乾隆、宣统诸印玺,著录于清石渠宝笈初编。

明代朱标题跋,谓洪武八年(1375)装裱此图时,题为名“赵千里江山图”,并云:“观斯画景,则有前合后仰,动静盘桓,盖为既秋之景,兼肃气带红叶黄花,壮千里之美景,其为画师者若赵千里安得而易耶!”石渠宝笈进一步定为“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卷”。现在鉴赏界大都认为出于北宋画院高手,为工整细密的青绿山水一路,北宋以后没有这样的艺术水平,但由于无款,所以画商托伯驹大名,以增其价。

江山秋色图

江山秋色图采用传统的横卷形式,图中群山绵亘,郁郁盘盘,奇峰、幽谷、叠嶂、层岩相互穿插,江水、溪流、悬瀑、鸣泉映带其间,遂觉静中有动,质实和虚灵相融会。整个结构复能远近呼应,纵横交织,江与山统一于画面空间,气势十分雄伟。在这基础上,作者精心安排无数细节。随着自然丘壑以位置寺观、楼阁、廊榭、亭台;环绕着它们,松柏柳桐枫桧等直立、偃蹇、倚斜、侧出;山腰竹林成行,水边花树弄姿;几处围墙里,层楼飞阁高下参差,或藏或露,墙外景色无不宜人。山径、栈道、桥梁以及车马舟楫,便利了交通,复作看山、观瀑、对话、张网、荡舟等生活动态,和江山打成一片。还有雁落平沙,凫弋水面,好像与人同乐。全图可分为许多小景,形形色色而又处处生机,人物往来其间以沟通连缀,组成了物我整一之美。就这样,赋予艺术欣赏以更深层次,真是情趣无穷,耐人把玩,不忍释手。

换句话说,全卷融会了壮丽、奇伟、险峻、平淡、幽邃、清远、厚重、空灵种种境界,通过山形水貌、笔墨丹青谱成一部浑深清越、扣人心扉的交响乐。

江山秋色图是继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之后的另一幅青绿山水代表作,但笔墨功力更加成熟老练。山石土坡以小斧劈为主,参以流畅多变的长线条,根据山石脉络或皴擦,或点簇,顿挫缓急、虚实轻重因势而成,劲健秀润,繁密中见简括,工整中显灵变,具有强烈的韵律感。设色以石青、石绿为主,针对山石坡岸林木的体质、距离、凹凸等变化而分别处理。近处山石竹树较明亮,多用石绿和赭石;深山幽谷,多用石青,偶施墨色;远处山林则以淡墨、螺青渲染;水和天先用花青,再酌加淡石青;山间云气以空白和粉填互补,既浓郁厚重又轻清虚灵。至于近处溪流的深青和坡岸的淡绿、淡赭,相互掩映,生动异常。尤其是作者的设色从属于运笔,以沉着的轮廓皴擦作为青、绿、赤、赭等面块的基础,因而墨、色抱合,质感与立体感随之而来,大大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可以说,江山秋色图在院体气格中渗以文人画的韵致。青绿的明丽和水墨的澹雅相结合,色调上由浓郁转为轻清,标志着青绿山水由唐到宋的一大发展,也可视为大青绿通向小青绿的桥梁。

南宋曹勋尝闻伯驹、伯骕兄弟论写人物动植云:“画家类能具其相貌,但吾辈胸次,自应有一种风规,俾神气翛然,韵味清远,不为物态所拘,便有佳处。”(松隐文集·径山续画罗汉记)这段话也能说明伯驹山水画的风格。明董其昌称赞伯驹、伯骕“精工之极,又有士气”(画旨)。张丑说伯驹山围图“笔法古雅,不作纤细妩媚之态”(清河书画舫)。以上所述有一共同点:伯驹的画没有作家气习,而江山秋色图正是如此,那么说它是规拟伯驹之作,也未尝不可吧!

猜你喜欢
  • 顾宗泰《游焦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顾宗泰:游焦山记 顾宗泰京口三山以焦山为特秀,山之隐者乎!壮不北固,丽不金鳌。一峰横江,浮玉耸翠,若有瞰左右而寄傲者。以隐士隐之,山

  • 苏轼《次韵陈海州乘槎亭》全诗鉴赏

    人事无涯生有涯,逝将归钓汉江槎。乘桴我欲従安石,遁世谁能识子嗟。日上红波浮碧巘,潮来白浪卷青沙。清谈美景双奇绝,不觉归鞍带月华。

  • 《徐悲鸿画师来游牯岭,相与登鹞鹰嘴,下瞰洲赏析》

    原题:徐悲鸿画师来游牯岭,相与登鹞鹰嘴,下瞰洲渚作莲花形,叹为奇景,戏赠一诗

  • 老房子的时光

    老房子的时光我的故乡在东北的一座小城,它素有“诗词之乡”“书法之乡”“皮影戏之乡”的称号。在故乡的老房子里,我居住了十年,之后远走

  • 翠薇《疼(组诗)》

    扎彩店陵园门口的扎彩店里摆满了冰箱、空调、轿车楼房、四合院、花园、童男童女手机、电脑、航母、飞机说白了,应有尽有对过世的人想祈

  • 同日 八路军第129师成立

    同日 八路军第129师成立 : 8月25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第4、第31军、西北红军第29、第30军和独立第1至第4团以及第15军团的骑兵团等,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

  • 望天门山古诗词感(望天门山古诗的赏析)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望天门山古诗词感,内容包括望天门山古诗的赏析,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李白诗人什么样的感受,望天门山的感受是什么。《望天门山》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

  • 收集古诗词的语言特点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收集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内容包括古诗的语言特点1000字,诗歌语言的特点,诗歌的语言特色。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要准确的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就必须因人而异,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风格流派.因人定格,知人论诗,才能对诗歌的语言

  • 白居易《龙门送别皇甫泽州赴任、韦山人南游》全诗赏析

    隼旟归洛知何日,鹤驾还嵩莫过春。惆怅香山云水冷,明朝便是独游人。

  • 李白诗词《拟古十二首(其九)》原文、鉴赏和解读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 古往今来,人生宛如一个难解之谜,引起过无数人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