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顾宗泰《游焦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顾宗泰《游焦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顾宗泰:游焦山记

顾宗泰

京口三山以焦山为特秀,山之隐者乎!壮不北固,丽不金鳌。一峰横江,浮玉耸翠,若有瞰左右而寄傲者。以隐士隐之,山以隐重,而山可为隐士所隐,即谓山之隐者亦宜。

余自金山放舟,距山十五里,乘风驾帆,雪浪层叠。远望山色,如黛螺之隐现水中,而不可即也。及抵山,则环峰竹木,萦烟缭云,佛舍精蓝,夤缘曲折,不露山骨,而若忘其为山。

始自东麓而西,过枯木堂,访所为古鼎者,狞然伏地,指不敢扪,雷回云纭,龙翔夔跃,制何古也!至焦隐士祠,祠在瘗鹤岩下。华阳之逸与孝然之隐,有后先辉映者乎!西行而上,石磴纡曲。经三诏洞,升观音罗汉诸岩,丛木苍郁,路逼仄矣。峰回境转,憩吸江亭,造双峰阁,此山之颠也。倚天而望,大江趋海,浴日浮天;北固、金鳌,指顾而得。吴楚之山川,英雄之割据,有怀古浩然而尘襟顿豁者。昔人孤踪幽抱,归隐兹山,其有所寄于斯欤?夫汉未鼎沸,时事滔滔,独焦孝然脱然身世,三诏不出,至今为山灵增色,山故名谯山,又名樵山,今易名焦山。

呜呼!山以隐士隐,而山直欲寄傲于三山间矣,是亦山之幸矣!至山中青玉坞、碧桃湾诸胜,春时听莺最幽处也。其山之余支,东出分峙于鲸波淼渺中者,为海门山,亦名松寥,夷山。孟浩然诗所云:“夷山对海滨”是也。未及游,故不详记。

顾宗泰的游记散文,善于抓住所描写事物的特点。镇江的三座山,焦山的壮丽比不上北固山、金鳌山(即金山),然而以特秀见长。本文不仅写出了焦山特秀的外貌,更突出了它特秀的神骨,所以开头直接点明焦山是“山之隐者”。这不是一般的比喻,自古只听说过人有隐士,未闻山也有隐者。士以山隐,山以隐重,二者有不可解之缘。原来作者是借人写山,依山写人,有一箭双雕之巧,故而文中所写“山之隐者”乃是全篇的文眼。

描绘这座隐者,笔法有两大特色:一是描写的角度变化多端。有远望:从距山十五里放舟写起,山色如黛螺隐现水中,与江水雪浪层叠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动静相形。这又与下面“倚天而望, 江趋海,浴日浮天,北固金鳌,指顾而得、遥相呼应,可是二者又有区别。前文的远望,是从低处望,是山外望山;后文的远望,是从高处望,是山中望外。有近观:环峰的竹木,萦绕的烟云,佛寺禅院,夤缘曲折,给山披上了盛装,不露山骨,叫人忘记这是山。有详察:枯木堂中古鼎的花纹,“雷回云纭,龙翔夔跃。”游历的方向,先自东而西,写了枯木堂、焦隐士祠。后自下而上,经过三诏洞,登上观音罗汉诸岩,在吸江亭上小憩一会,到双峰阁,到了山顶。从高低内外描绘出焦山的灵秀和气势。二是叙述的安排错落有致。先看夹叙夹议:如开头写到焦山”以隐士隐之,山以隐重,而山可为隐士所隐,即谓山之隐者亦宜”,这是作者的观点,贯穿全文的线索。写到枯木堂中古鼎,一句慨叹:“制何古也!”写到焦隐士祠,发出议论说:“华阳之逸与孝然之隐,有后先辉映者乎!”前者指南朝的陶弘景,自号华阳真逸,隐于茅山;后者指汉末的焦光,字孝然,隐于焦山。作者认为他俩都是高尚的隐者,能与之相辉映的实在不多了。写到焦山历代之隐者,又说:“其有所寄于斯欤?”这是揣测古人的心志。“呜呼! 山以隐士隐,而山直欲寄傲于三山间矣,是亦山之幸矣!”这是直抒自己的情怀。再看纵横捭合,贯古历今。作者写焦山的秀美,从空间上看,是通过自己的所见,由外入内,又由内到外来描述的;从时间角度看,除抒发自己的所感外,着笔的重点在焦山的得名上。从枯木堂的古鼎,到结尾引孟浩然的诗,都弥漫一股怀古的气息。把焦山的历史与眼前的景物联系起来,情景交融,相映生辉。

这篇短文,用了十二个“隐”字。“山色如黛螺隐现水中”,“不露山骨而若忘其为山”,这是外形之隐。焦山多古迹,以隐士得名,这是神骨之隐,以“隐”写焦山,以山托隐情,作者的立意正在这里。

猜你喜欢
  • 《诗经》之《麟之趾》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原文〕 麟之趾, 振振公子, 于嗟麟兮。 (韩于作吁。) (趾、子,之部。) 麟之定, (鲁定作顁。) 振振公姓, 于嗟麟兮。 (定、姓,耕部。) 麟之角, 振振公族, 于嗟麟兮。 (角、族,侯部。

  • 描写和赞美的古诗词(描写赞美之情的古诗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和赞美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赞美之情的古诗,关于赞美的古诗词,描写赞美品质的有什么古诗。1.【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问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

  • 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

    名言: 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 注释: 进善之旌: 进善言的旌幡, 进言者站在幡下发表意见。诽谤之木: 传说舜帝设立的用来议论是非, 指责过失的木柱, 可将统治者的

  • 杜甫《宗武生日》全诗赏析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作品赏析梁氏编在夔州诗内,得之。黄鹤因首句“何时见

  • 《秋兴赋并序》原文|翻译|赏析

    晋十有四年〔1〕,余春秋三十有二〔2〕。始见二毛〔3〕,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4〕,寓

  • “贵大患若身”注释、译文和感悟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① ? (《老子·十三》) 【注释】 ①贵:重视。 【译文】 什么叫作重视大祸患像(重视)身体呢? 因为我之所以有大祸患,是因为置身其中

  • 唐宋词之《晁端礼《行香子》》原文、鉴赏和赏析

    晁端礼《行香子》晁端礼 晁端礼 别恨绵绵。屈指三年 ① 。再相逢、情分依然。君初霜鬓 ② ,我已华颠 ③ 。况其间有,多少恨,不堪言 ④ 。小庭幽槛 ⑤ ,菊蕊阑斑 ⑥ 。近清宵、月已婵娟 ⑦ 。莫思

  • 《又以堰事滞留姜主簿学父载酒相劳於离堆新繁赏析》

    【原题】:又以堰事滞留姜主簿学父载酒相劳於离堆新繁宰鲜于子清永康理曹季德夫寻江士鲜于才卿同会

  • 晏子使楚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晏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他曾被齐国派去向楚国传达齐国的意愿。这篇文章通过晏子手书的名篇《晏子使楚》来展示他的智慧和卓越的外交能力。这篇文章能让读者对晏子的才智和口才有更深的了解,并欣赏到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楚国人民的赞赏。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登高:九月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习俗。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