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列御寇比射》意译和解说
——庄子·田子方
【注释】
①伯昏无人,寓言中虚构人物。②适矢复沓(ta):适,去;沓,重。一箭刚射出,一箭又在弦上。③象人:木偶。④恂目:瞬目,神色不定的样子。
【意译】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只见他拉满弓弦,并在肘上放了一杯水,镇定自若,一箭射出,接着又迅捷地接一连二地把箭发出,往往前一箭刚射出,后一箭已扣在弦上。这个时候,他的身体就像木偶一样,纹丝不动。可是伯昏无人却说:“这只是有心要射的那种射,不是无心要射的那种射。倘若我和你登上高山,踩着险石,身临百丈深渊,你还能射吗?”于是伯昏无人就登上高山,足踩险石,身临百丈深渊,背对着深渊向后挪步,脚的三分之二悬在崖外,然后邀请列御寇上前,列御寇吓得伏在地上,汗流到脚跟。伯昏无人这时才说:“达到最高境界的人,能够上窥青天,下隐黄泉,放纵奔驰于八方,而神色不变。现在你却惊慌不定,那你射中的可能性就太少了。”
【解说】
列御寇之射不能说不神,但是列御寇是在没有生死忧患的情况下发箭的,这尚不能证明他达到了摒除一切杂念的无心的空明境界。因此伯昏无人让他背临深渊,经受生死的考验,这就使列御寇显出了原形。而作者传神的妙笔也把读者引向了生死之崖,与列御寇一起去作生死的体验。这种体验自然是非常残酷的。正因为死是人心难以逾越的大关,所以你才能意识到无心的艰难。列御寇出于对自我生命的留恋,终于胆怯了,而又有谁不留恋生命的呢?从某种意识上来讲,对自我的意识越强,就越是不能抛弃生死之念,因此大概只有麻醉自我意识,才能不知生死;不知生死,才能根除对生的依恋,对死的恐惧;既无生死的干扰,也就谈不上名利的干扰,他的心就能如同无色无臭的清泉一样明净,也许这时候他才能洞鉴世界的真实。尽管,麻醉只是暂时的,但如同人要醉酒一样,有时候也是需要的。
【相关名言】
如果谁以为只有革命一帆风顺,事先得到不会遭失败和牺牲的保票才去革命,那他就根本不是革命者。
——张志新
-
先顺着事件的发展趋势来写,但当事件发展到关键之处,突然来一个大转折,以出乎人们意料的方式终篇。这是安排情节的常用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先写事件的一个又一个发展,给读者造成一种预定的结局。尔后突然来一个逆转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
-
“微晕红潮一线,拂拂桃腮熟”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微晕红潮一线,拂拂桃腮熟”是关于描写“人物摹写·人物形象·少女”类的诗句。 白皙的脸上泛起一抹红晕,两腮好象熟透的桃子细腻润泽。作者以色彩
-
【注释】:
-
这首诗分前后两段,每段各八句。九、十两句是前后段的过渡。前段主要写淮阳秋景。起二句总写金风摇荡,玉露凋林的景象,明点题内“秋”字。一“荡”字不仅传出秋风摇扬之状,而且兼含荡涤之意,连同下句“凋”字,将金风玉露的肃杀之气形象地表现出来。金
-
行路难,昔人常指边鄙僻远之区,而不知现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难。除非你是有车阶级,出门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鲫,市虎可畏,会增加紧张和疲劳,如果走得乏力,双腿酸痛,寸步难移,你绝对找不到一个立锥之地,
-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作品赏析稚子牵衣问:一作童稚苦相问。
-
草堂堑西无树林,非子谁复见幽心。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 作品赏析时何邕为利州绵谷尉。草堂堑西无树林①,非子谁复见幽心②。饱闻桤木三年大③,与致溪边十亩阴④。(堂西夕照,得木成阴,故欲
-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
-
九月,正被娴熟的裁缝裁剪大地的绿,正被一架老马车运走秋天的虫鸣,秋天的氛围可以缫成丝,可以用木梳来梳场院里,桑葚汁染好的布匹招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