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蓄的写作手法
先顺着事件的发展趋势来写,但当事件发展到关键之处,突然来一个大转折,以出乎人们意料的方式终篇。这是安排情节的常用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先写事件的一个又一个发展,给读者造成一种预定的结局。尔后突然来一个逆转,使结尾与前面的预想完全相反。例如莫泊桑的项链,故事的情节沿着借项链——戴项链——丢项链——找项链——赔项链顺理成章,近乎人意,读者好象看到了故事的结局。然而,作者在故事的结尾笔锋陡转,出人意料地指出女主人丢的项链是赝品。于是故事又掀起新的高潮,耐人寻味地把读者引进了新的思索境地。
运用预蓄法关键在于转折,转折安排在哪里要取决于情节的进展和题旨的深化。作者首先要对事件的最后结局了然于心,然后才能从事件的发展中找出牵动全篇的关节之处,使故事发展到不得不止,自然发生转折。这样,作品文势陡变,别开生面地又进一层胜境。(李三茹)铺陈(puchen) 铺展和陈述。铺展是把所要表达的内容有次序、有条理地铺开并向四外伸展,使之丰富、充实。陈述是概要或具体地写出人和事的发展变化过程,使之流动起来。它涉及到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手段。
铺陈是写散文、报告文学、新闻、调查报告等文体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评论、说明文、公文等文体的写作中也常有铺陈的成分,不过铺展的方法不尽相同。记叙文体中的铺陈丰富而具体,有穷形尽相的表述作用。例如吴伯箫的散文记一辆纺车通篇用“赋”体一般的铺排,把那一辆纺车与抗战最艰苦的年代边区军民以克服困难为享受的乐观精神和豪迈气概,渲染得淋漓尽致。记物、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周密、圆融、情趣盎然的艺术特色。又如秦牧的散文花城,先用铺陈法渲染出浓烈的气氛,然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花市的繁盛,笔法活,叙事细致、周密。在其他文体中,铺陈较为概括、简要,是为抒情、议论或者说明作铺垫的。例如鲁迅的杂文“友邦惊诧”论中有一段话:“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这段话既是叙事,也是气势很强的议论,还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但这段铺陈的目的是为引出下段话——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将那种激愤、炽烈、怒不可遏的情绪烘托到极点,然后表达出来。
铺陈要注意各种表达手段的恰当运用;还要注意将记叙的要素、人称和描述顺序交代清楚,表述完善。另外,还要在时空的延展、描写传神、连贯衔接、前后呼应和调度节奏等方面着力,并使各方面相互配合,从而使铺陈的综合性表达功能得到发挥。
-
[中国]盘庚 予若吁怀兹新邑,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今予将试以汝迁,安定厥邦。 【演讲词】 明听朕言,无荒失朕命。呜呼!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感,鲜以不浮于天时。 殷降大虐,先王不怀,厥攸作视
-
丘壑经涂赏,花柳遇时春。相逢今不醉,物色自轻人。
-
窃脂方纪瑞,布谷未催耕。鱼沫依苹渚,蜗涎上彩楹。江湖来梦寐,蓑笠负平生。琴里思归曲,因君一再行。
-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中国古典诗歌擅长于创造一种整体的情感氛围。它或直接表现,或通过景物映衬,传达抒情
-
吾学空门非学仙,恐君此说是虚传。海山不是我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予晚年结弥勒上生业,故云。]
-
《变法通议》是宣传变法维新的政论集,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著作之一。梁启超撰。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1896—1897)陆续发表于上海《时务报》及1898年的《清议报》。有报馆合订本,后辑入《饮冰室合集
-
月暗竹亭幽,萤光拂席流。还思故园夜,更度一年秋。自惬观书兴,何惭秉烛游。府中徒冉冉,明发好归休。
-
杨万里 红白莲花共塘开,两般颜色一船香。 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南宋诗人杨万里一生写有四千二百首诗,是我国文学史上比较高产的诗人。他的思维似乎形成了某种定势,对于所见所闻,不需过多穿凿,即
-
《达坂城的姑娘》是我听到的王洛宾先生的第一首歌曲。那一年我来到镇上读初中,一下子接触到那么多陌生同学,让我很是不安,更让我不安的是
-
【原题】:初夏同周同人与史尉登西园后山茅亭望远周君有赋依韵奉和兼呈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