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历代诗词精品之《论诗》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历代诗词精品之《论诗》鉴赏

方孝孺


举世皆宗李杜诗,不知李杜更宗谁?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辞。
前宋文章配两周,盛时诗律每无俦。今人未识昆仑派,却笑黄河是浊流。


论诗绝句,最要独具卓见。这两首诗就是针对当时两种通行的观点,提出不同流俗的诗歌主张,足以令人耳目一新的。
明人因不满宋诗近粗,元诗近纤,而提倡师法唐人。学习前人积累的成功经验,原也不错。但世俗的弊端有二:一是将源作流,把唐诗作为范本模拟,跳不出如来手心;二是眼界太窄,看不到宋诗也自有好处,大失老杜转益多师之义。两首诗就分别针对这两种弊端进行针砭。
“举世皆宗李杜诗,不知李杜更宗谁?”二句就诗界流风陡发一问,如石破天惊,为当头棒喝。不是都以为作诗非师法唐人不可么?而唐诗不是又以李白杜甫为极则么?果如其然,李杜本人作诗又怎么办呢?诗人用了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即“归谬法”,就指出了世人作诗的一大误区。道理虽然简单,却偏偏无人揭示过,方孝孺弹指就捅破这层窗户纸,所以有振聋发聩的力量。这里诗人实际上已经接触到文学创作的源流之辨了,“举世皆宗李杜诗”的误区就在于认流作源。于是方孝孺进一步探源,他的认识在李杜皆上承风雅(即诗经)的传统,所以宗李杜不如直探风雅之精神,始为妙绝:“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辞。”这可以认为是祖述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的遗意,也兼有“转益多师”的意味。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方氏还未能达道。他仍未跳出将源作流的圈子,因此未为治本之良方。“实际上,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毛泽东),而唯一的源泉只能是生活,不少仿唐之作被批评为假古董,根本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由此翻出另一绝句:“希古言宗风雅诗,风人请问又宗谁?能师风雅探源意,始是乾坤绝妙辞。”话虽如此,方氏能在当时提出“举世皆宗李杜诗,不知李杜更宗谁”这个问题,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足以发人深省。
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自已独特的面貌。就总体成就而言不如唐诗,而就某些方面来说则有所独到偏胜。明人崇尚唐诗,有一种全盘否定宋诗的倾向:“唐人诗纯,宋人诗驳。唐人诗活,宋人诗滞。唐诗自在,宋诗费力。唐诗浑成,宋诗饤饾。唐诗缜密,宋诗漏逗。唐诗温润,宋诗枯燥。唐诗铿锵,宋诗散缓。唐诗如贵介公子,举止风流;宋诗如三家村乍富人,盛服揖人,辞容鄙陋。”(四溟诗话引刘绩语)虽然道出了二者差异,但褒贬失当也勿庸讳言。宋诗,尤其是北宋欧、梅到苏、黄的诗,就于唐诗外别开生面,可谓洋洋大观。方孝孺便把北宋诗与南宋诗的盛衰比作西周与东周的差异,称北宋为“盛时”,对苏黄等大宗予以充分肯定:“前宋文章配两周,盛时诗律每无俦。”对当时人只看到宋诗末流,便轻率否定宋诗以为无足观者痛加斥责:“今人未识昆仑派,却笑黄河是浊流。”黄河当然是浊流,然而它西决昆仑,咆哮万里,千回百折;比较“白波九道流雪山”的长江,也别有一番气势,何况探其河源,也未必如下游之浊。方氏对北宋诗作出充分肯定,较同时代人自具卓见。事实上,就是南渡之后的陆、范、杨等作家,也还是值得推崇的,也不能以末流概之。但对一首论诗绝句,也无须求全责备。此诗的意义就在于它较早地对宋诗的独创精神予以肯定。不迷信唐诗这一点上,与前作有一致之处。
猜你喜欢
  • 《经:大学之道》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 四书五经名篇

    《经:大学之道》是《四书五经》中一篇极具代表性的文章。该篇致力于阐述大学之道的精髓,以及人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原则。下面将对原文进行注释、鉴赏和解析。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 李白《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全诗赏析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绿云紫气

  • 高适《除夜作》全诗赏析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作品赏析【注释】: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人们对这个传统佳节

  • 《朝中措·梅赏析》

    起句“幽姿不入少年场”,其意略同词人《卜算子·咏梅》词中的“无意苦争春”。所以“不争”、“不入”的人,为洁身自好。幽姿者,美姿也。“幽”字有沉静淡泊意味,与歌舞喧闹的“少年场”相对。此句看起来是直接书写,其实是赋与兴相结合,是赞梅,也是

  • 《茶山》鉴赏

    作者: 张俊山

  • 《古文观止·周郑交质》译文与赏析

    周郑交质周郑交质 《左传·隐公三年》 【题解】 周平王是借助郑国的力量才得以东迁,所以郑武公、郑庄公父子掌握了东周的朝政大权

  • 杜甫《寄邛州崔录事》全诗赏析

    邛州崔录事,闻在果园坊。久待无消息,终朝有底忙。应愁江树远,怯见野亭荒。浩荡风尘外,谁知酒熟香。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广德二年归草堂时作。【邵注】邛州,即今四川嘉定府邛县。邛州崔录事,闻在果

  • 陈子昂《感遇·之廿二》全诗赏析

    微霜知岁晏。斧柯始青青。况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云海方荡□●【左三点水右谲去言字旁】。孤鳞安得宁。

  • 韦应物《郡斋卧疾绝句》全诗赏析

    香炉宿火灭,兰灯宵影微。秋斋独卧病,谁与覆寒衣。

  • 国学名句“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出处和解释

    【名句】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语出宋代陈与义《观雨》诗。暴雨骤下,竹枝为之弯低,但马上又挺直;风吹云聚,山角为之晦暗,但马上又光明。意思是乌云终将消散,黑暗终将过去,光明终会重现。海压:形容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