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卜妻饮鳖》全文、注释和鉴赏
【鉴赏】 郑县人卜先生的妻子到市场去赶集,买了一只甲鱼后返回。经过颍水时,她认为甲鱼应该渴了,便把甲鱼放到河里去喝水,因而把甲鱼给丢了。
卜先生妻子的善良,足以让大多数的人深表钦佩,自己有饥渴感,因而认为甲鱼也一定会饥渴,推己及物,已经是仁莫大焉了。然而卜先生之妻在处理与自己利益攸关的事情时,所表现出来的无知,恐怕就很难不被智者、实用主义者所讥笑了。不同的人看到这一则寓言,相信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今天的动物保护者来说,卜先生之妻的这种做法,显然是值得褒扬的。当人类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世界的主宰者时,天地万物都成了人类的奴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作为个体的人,似乎就可以对身边的动物为所欲为。最近被网络曝光的虐猫等事件,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而发生的。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宰,对动物为所欲为,不仅让人类变得残暴,而且也会遮蔽人的智慧之眼。因为人只有把人类与万物看成是平等的,他们才能冷静而理智地看待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加人性的温情、智慧。如果每个人都能心怀卜先生之妻的善良来对待身边的人与物,这个世界肯定会变得更加宜居。当然,前提条件是对于因为自己的善良而受到的损失心平气和,超然地面对与自己相关的利益。
以上所说的,并不是这则寓言所要表达的主要方面。其实,这则寓言中的“鳖”完全可以虚化或者普遍化为一切与当事人密切相关的利益。卜先生之妻在处理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利益的事情上,把鳖放入河中,就等于把利益置于自己的控制之外,显然是缺乏应有的常识的。如果她知道她的行为将导致自己的利益损失,而仅仅只利及一只甲鱼时,或许她会有另外一种选择。损人不利己的事,应当坚决不做;损人利己的事,应尽可能地不做;利人利己的事,才是我们应该要做的;至于损己利人的事,不能硬性地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去做,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能够考虑自己的利益,而让个体生命得到延续。
总而言之,卜先生之妻因善良的愿望、无知的行事方式而丢掉了一只甲鱼,是小仁而无智的表现。如果有人明明知道,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好处而损及自己的利益,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那么所有人都将景仰他的大仁大义,而没有一个人会像嘲笑卜先生之妻一样去嘲笑他。
-
崇实 事实常没有字面这么好看。 例如这《自由谈》,其实是不自由的,现在叫作《自由谈》,总算我们是这么自由地在这里谈着。 又例
-
《古代兵法散文·宋辽金元兵法·嘉佑集》原文鉴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情绪变化大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表现情绪变化多端的诗句,形容所有情绪因一人变化的诗句,形容心情波动大的诗句。《读书》唐代:皮日休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译文:家中的财产是些
-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从诗句看,诗人对春雨未着一字,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一夜春雨,
-
诗人从张旭平日不轻易与人交往、兴来书圣、醉后语颠三个方面突出其豪放不羁,对其青云直上表示祝贺,对其日后能否如往常一样生活表示关心与忧虑,显示了诗人与张旭的深厚友谊。
-
惯于长夜过春时②, 挈妇将雏鬓有丝③。 梦里依稀慈母泪④, 城头变幻大王旗⑤。 忍看朋辈成新鬼⑥, 怒向刀丛觅小诗⑦。 吟罢低眉无写处⑧, 月光如水照缁衣⑨。 【注释】 ①这首诗写于1931年2月。据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昌龄的诗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是王昌龄的名篇。上一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下一句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表达了离别时深深的思念之情。雨夜里,诗人伴随寒雨离开吴地,清晨时与友人道别,独自登上楚山,感叹即将离开的孤寂。当人们询问洛阳亲友消息时,诗人只能用冰心藏在玉壶中的深情回应。这句诗字字句句均流露出诗人所感受的凄凉与动情,体现了他对家乡和亲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山水飞光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山水光的古诗名句,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描写山水光的古诗名句。《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
苞枿黑对矣,惟根之蟠。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曰我旧梁氏,辑绥艰难。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投迹死地,谋猷纵。化敌为家,虑则中。浩浩海裔,不威而同。系缧降王,定厥功。澶
-
《玉烛(玉烛宝典)》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尸子》:“四气和,正光照,此之谓玉烛。”又,《尔雅·释天》:“四气和谓之玉烛。”唐·刘禹锡《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僚出城观秋稼谨书盛事以俟采诗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