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法散文·宋辽金元兵法·嘉佑集》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宋辽金元兵法·嘉佑集原文鉴赏
[原文](节选)
六 国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鉴赏]
嘉佑集,北宋苏洵作。嘉佑系仁宗年号。苏洵(公元1009年~公元1066年),北宋散文家。字明允,眉山(今属四川)人。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薄。主张抵抗辽的攻掠。嘉佑年间,得欧阳修推誉,以文章著名于世。语言明畅,笔力雄健。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旧时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六国选自嘉佑集·权书,是一篇借古鉴今,鞭辟入里地论述战略得失的文章,是苏洵的代表作。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弱的一个朝代,它片面的接受唐朝藩镇割据,尾大不掉,以至覆亡的教训,削弱边关实力,及至强敌压境,屈膝求和。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与契丹(辽)签订了澶渊之盟,答应向辽输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到了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契丹再次要挟,宋只得增加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匹。并且改较为平等的输为低一级的纳。第二年(公元1043年)西夏也来要,又是赐岁币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人民的血汗就在这种纳、赐之中,付之流水。苏洵对此痛心疾首。本文以战国时期六国赂秦,反为秦所灭的事例,借古论今,纵横恣肆,痛陈利弊,对当权者进行规劝,希望改弦易辙,增强国力,与敌斗争。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苏洵的某些论点不无可议之处,但总的立论是正确的,并且不幸为苏洵所言中,就在苏洵逝世之后60年,终于发生了“靖康之变”(公元1126年),北宋重蹈了六国的覆辙,为后起的金所灭,徽、钦二帝被俘,客死在异国他乡。
秦始皇统一全国固然是由于其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也与六国分崩离析,执行了错误的外交路线有关。他们不能团结起来一致对敌,而是各怀鬼胎,或屈膝求和,或媚秦求安。这就使秦能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逐一吞并。
政论文有极其强烈的宣谕性,它要以自己的论说去影响别人,因之就要求观点鲜明,笔锋犀利,剖析透辟,语言生动。六国论侃侃道来,促人深思,给人以启迪。
苏洵是反对赂敌求和,主张积极战斗的,因之他紧紧的扣住“赂”与“战”来展示自己的论述。
文章开宗明义,指出六国的破灭不是因为武器不好,不会打仗,而是因为赂秦。赂秦则削弱了自己,也就资助了敌人,最后必然促使自己灭亡。
出路在哪里?只有战斗。苏洵举出了燕、赵为例。它们虽是小国,但灭在各国之后,就因为它们敢于与秦战斗,尤其是赵国,与秦战斗,五战三胜,这就是力量之所在,可惜它并没有坚持到底,中了敌人的反间之计,杀了大将,这才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试想,当日的燕、赵只是占有一隅的诸侯国,却敢于同秦作战,并且取得一定的胜利;今日饱有中华国土的宋朝,再步“赂秦”者的后尘,就实在是等而下之,惹人耻笑了。
苏洵有如剥茧抽丝,层层深入,把赂与战的利弊一一阐明,情之谆谆,言之凿凿,使人警悟。
为了加强文章的感染力,作者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指出创业维艰,国家来之不易,是祖先“暴霜露,斩荆棘”建树起来的,子孙不应成为败家子,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如弃草芥,轻易予人,不应在子孙手里轻易的把江山断送。
政论文虽然以论说为主,但苏洵仍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例如以“一夕安寝”强烈地指出所得不值,时间短暂。“起视四境,秦兵又至”,给人以动感,又加强了不安的效果。再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以之形容割地求安,只能适得其反,有如饮鸠止渴。议论鲜明晓畅,生动感人。另外,文章逻辑性强,剖析透辟,用典贴切,雄辩滔滔。无怪乎千古传颂,历久不衰。
-
九庙无尘八马回,奉天城垒长春苔。咸阳原上英雄骨,半向君家养马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黄果树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黄果树瀑布的诗句,关于黄果树瀑布的诗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诗句。1.轻纱珠屏挂半帘,飘缈一线卷紫烟。 水云生处龙翻腾,雷鼓嘈嘈震宇寰。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无题》2.万里水汇一水大,訇訇声闻十里外。出
-
花尽头新白,登楼意若何?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愁醉非因酒,悲吟不是歌。求师治此病,唯劝读楞伽。
-
苏哥风味逼天真,恐是文君向上人。何日九原芳草绿,大家携酒哭青春。
-
陈胜只是一个出身贫苦的普通百姓,贾谊说他是“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过秦论》),但他胸怀奇志,年轻时曾同一起耕地的雇工们说:“如果富贵了,互相不要忘记。”人们嗤笑他,他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所以他后来敢于对抗强秦
-
嗟予未丧,哀此孤生。屏居蓝田,薄地躬耕。岁晏输税,以奉粢盛。晨往东皋,草露未晞。暮看烟火,负担来归。我闻有客,足扫荆扉。箪食伊何,疈瓜抓枣。仰厕群贤,皤然一老。愧无莞簟,班荆席藁。泛泛登陂,折彼荷花。
-
谈说之术: 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欣欢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虽不说人,人莫不贵,夫是之谓为能贵其所贵。 ——《荀子·非相》 演讲就
-
【题 解】课文所选内容分别出自《学而》、《为政》、《公冶长》、《述而》、《雍也》、
-
作者: 朱明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独具特色的歇后语,内容包括有特色的歇后语,歇后语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结构的,语言很有特色的歇后语。耗子进厕所――找死(屎) 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