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之国的得名
四川主要指四川盆地,在古代有“天府之国” 的美称。但“天府”并不为四川所先有,作为对地域 土壤肥沃物产丰饶的褒赞的专用词,它出现于战 国之际。到了泰汉时期,“天府”便专指当时政治经 济文化的中心——关中地区。时至东汉,四川经济 文化实力迅速增强,并逐渐赶上和超过关中,“天 府”的美名也顺势南移了。
称四川为“天府之国”,正式见诸文字史料始 于东汉末、三国初。最早正式用“天府”称誉四川的 是诸葛亮。诸葛亮在他的着名的隆中对中有这 样一段话:“益州(四川)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 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三国志·蜀书·诸葛 亮传)东晋常璩在修撰的华阳国志里,称当时 的四川“天下谓之‘天府’也。”到了南北朝,这种称 谓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唐宋之时更是成为常例, 并已成为专称了,至此“天府”之称号一直保持到 近代。
古代四川之所以能将“天府”美名夺而得之并 保持长久,在于当时的四川(主要指四川盆地)拥 有较为发达的经济。在中国古代,农业是经济的命 脉,农业兴而经济兴,农业衰而经济衰。而四川得 天独厚,具有优越的农业生态条件。四川属于温暖 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适宜,有利于 各种植物的生长。四川的土壤多属紫色母岩风化 物上发育的黄壤和主要由河流冲积物沉积的潮 土,富含矿物质和有机物,是适于农耕的天然良 域。加上古代四川人很早就懂得治水除害,开发水 利。因此,对于发展农业来说“若以四川盆地与黄 土之黄河平原比,则无亢旱之虞;与冲积之江浙平 原比,则无卑湿之苦;与三熟之广东平原比,则无 水潦之患;与肥沃之松辽平原比,则无霜雪之灾。” (任乃强乡土史地讲义第二章)这种优越的农业 发展的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得以保证四川在东汉 时经济发展赶上和超过当时最富庶的汉中地区。 到唐宋时期,经济水平的衡量除了以农业生产为 主外,又增加了在农业基础上延伸开发的工矿、鱼 盐、商贸水平。四川的矿物资源丰富、产盐也产铁, 而且商贸也较繁荣。自西汉中期以来,四川地区同 西南各地的交往范围大大扩展,当时四川的中心 ——成都不但成为西南的政治、文化中心,而且也 成为西南的商业贸易中心和各种货物的集散地。 至西汉末年,除京都长安外,全国还有五个大商业 都市,称为“五都”,成都就是五都之一。到了宋代, 四川的综合经济水平居全国之首,时有“扬一益 二”之说,成都作为一个内陆商都较之于水运商港 的扬州自有优长。到了明清,四川的经济发展速度 仍与全国先进地区的发展保持同步,因此,“天府” 的美称一直保持到近代。
-
后閤罢朝眠,前墀思黯然。梅应未假雪,柳自不胜烟。泪续浅深绠,肠危高下弦。红颜无定所,得失在当年。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表达执着爱情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求关于对爱情执着的诗词,表达古代女子对爱情的执着的诗句,不要现代的,表达执着的诗句。去去复去去,凄恻门前路。 行行复行行,辗转犹含情。 含情一回首,比我窗前柳。 柳北是高楼,珠帘半上钩。 昨为楼上女,帘下调鹦鹉。 今为墙
-
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天阶分斗极,地理接楼烦。溪月明关陇,戎云聚塞垣。山川殊物候,风壤异凉暄。戍古秋尘合,沙寒宿雾繁。昔余迷学步,投迹忝词源。兰渚浮延阁,蓬山款禁园。彯缨陪绂冕,载笔偶玙璠。汲冢宁详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大教铎刘协校长功德碑》(高财庭)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大教铎刘协校长功德碑》(高财庭)
-
水绕袁城楼,山围戏马台。古来豪杰地,千载有余哀。隆准飞上天,重瞳亦成灰。白门下吕布,大星陨临淮。尚想刘德舆,置酒此徘徊。尔来苦寂寞,废圃多苍苔。河从百步响,山到九里回。山水自相激,夜声转风雷。荡荡清河
-
欧阳修 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 朱轮昔愧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出任颍州知州,第二年,又在颍州购置了田产,以后,诗人常来颍州。治平四年(1067)四月,他
-
苏明允谏论下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
-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名言: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注释: 阙文: 指古代留传下来的已残缺不全的散文。遗韵: 指古代留传下来的韵文。谢朝华于已披: 已开过的花
-
2004年3月到7月,我在鲁迅文学院第三届高研班学习。对我而言,这次学习意义重大。回想起来,虽然我没有任何一部小说作品的产生和鲁院的
-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