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作《姚鼐行书论书三绝》鉴赏
姚鼐的才华不仅表现在治学和散文写作上,书法的造诣也很高。清包世臣评姚鼐书法时说: “桐城姚惜抱京堂,晚而工书,专精大令(王献之) ,为方寸行草,宕逸而不空怯,时出华亭(董其昌) 之外。其半寸以内真书,洁净而能恣肆,多所自得。”并将其行草书列为“妙品下”,小楷评为“逸品下” (艺舟双楫·国朝书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姚鼐虽到晚年才工书法,但却不趋附当时竞相摹仿华亭派的书风,在书法上能有主见,按自己的艺术气质、审美观念和情趣爱好来选择努力的方向,直追晋人,故能“时出华亭之外”,形成自己的风貌。“成名虽迟而格调不凡”,这和他深厚的“字外功夫”及“悟性”是分不开的。
这幅行书论书三绝,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院,是姚鼐书法的精品之一。观其字迹,虽无意求奇掠异,但一点一画都很健劲,笔法纯熟自如,风骨高雅俊逸,颇有晋人平和、疏朗、流畅的特点。尤其可贵的是能把个人的气质、情怀、修养融入字中,赋予笔墨以坚实充沛的精神和富有才思文华的格调,深邃而不空乏,更增添了书中的超然逸趣,学者风度跃然纸上。古人所谓“写心写性”,是作可如是观。赵彦偁说: “惜翁亦究心学,笔致超然,纯是书味酝酿而出,落墨似近山舟(梁同书) 、梦楼(王文治) ,而品致清妙,实出二公之上……疏逸之气勃勃纸上,深得大令妙处。”此评道出了姚鼐书法的高明之处。姚鼐书法专精王献之,只是学其神采,并不求其貌似,从这幅赠给香亭先生的字迹和诗意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 他在古人和传统面前既虔诚又不盲目,是位善于体悟而又孜孜不倦的求艺者。尽管其书名远不及文名,集书成字称不上专门大家,但应该承认“字如其文”,欣赏他的书法正象咏诵他的诗文一样,也能给人们留下浓醇的美意。
-
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烟来月下。江云有态清自媚,竹露无声浩如泻。已惊弱柳万丝垂,尚有残梅一枝亚。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不辞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自知醉耳
-
披风听鸟长河路,临津织女遥相妒。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度。
-
大约一个月以前,建东在他的朋友圈里贴出了几张手机相片,拍的是我们大学时期办的一本文学杂志——《菩提》,油印的刻痕仍没有褪色,就那么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朗诵班会,内容包括古诗词朗诵班会结束语,古诗词朗诵班会结束语,关于诗歌朗诵的班会。开头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甲:伴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我们迎来了这一次诗歌朗诵会.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诗歌带
-
谢山南畔州,风物最宜秋。太守悬金印,佳人敞画楼。凝缸暗醉夕,残月上汀洲。可惜当年鬓,朱门不得游。
-
所谓词的领字,就是指在词句的开头,有一个或者两个、三个 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的字。领字在句中起着领起 下文主句的作用,极为重要,不能不引起学词者的注意。领字句也 是词家独创,是在词体上与
-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三年级学生应该背诵的古诗词,内容包括三年级(上)必背古诗的,小学生三年级必背十首古诗(上),哪位能提供一些小学三年级学生需要背诵的古诗词谢谢了。《咏鹅》 (唐)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春晓 》 (唐)孟浩然 春 眠
-
[明]王阳明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这是王阳明小时候写的一首诗,小小年纪不仅能察物象而且能究物理,确是难得。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近处有山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5对关于春天古诗词,内容包括请收集5首关于春天的古诗,谁有5个关于春天的诗句,五句关于春天的诗句。古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