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月山房》
[明]王阳明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这是王阳明小时候写的一首诗,小小年纪不仅能察物象而且能究物理,确是难得。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近处有山,远空有月,两者对比之下,使人“觉月小”。其实,月球的体积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地球上没有一座大山比得上月球大的。可是在人的视觉上,月总是小于山。苏轼在后赤壁赋中不也是写:“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高月小,是人站在地面仰观而得的印象。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诗人忽发奇想,大胆假设,说假如人眼如天样大,那所见到的山和月的印象就不同了,山高月更阔。前后感觉上的差异,不在山和月本身,而在“眼”的变化。常人之眼,既小又低,只能见到山高月小;如天之眼,既大又高,便能见到山高月阔。因此视点和眼界是产生不同印象的关键。
这首诗前两句是写的实感,后两句是想像之词,前面所写为后面服务,重心在于“若人有眼大如天”。这就告诉人们看问题,处理事情,立足点要高,视野要阔,这才能把握客体的全貌,认清它的实质,不致被假象所迷惑,得出错误的结论。
-
(宋)万俟咏 长相思雨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不难看出,本词有所本。传云唐人孟浩然有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名动京师,温庭筠《更
-
(元)王恽 春风赵国荒台,月明几照苕华梦①。纵亡横破②,西山留在,翠鬟烟拥③。剑履三千④,平原池馆⑤,谁家耕垅⑥。甚千年事往,野花双塔,依然是,骚人咏⑦。 还忆张陈继起⑧,信侯王、本来无种⑨。乾坤万里
-
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作品赏析【注释】:
-
宋曾畿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q):衢州,在今浙江衢州一带,境内有三衢山。泛:泛舟,划船。 却:又。不减:差不多,不少于。 【大意】梅子
-
《全唐诗》姚合传订补 《全唐诗》卷四百九十六
-
作者: 路雪彩 【本书体例】
-
题解 本文为《庄子》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毫无拘束的遨游,也就是庄子幻想中的绝对自由。庄子认为,世间万物因受时间、空间和其他条件的限制而“有所待”,因而无自由可言。真正的逍遥者,追求的
-
清·孙宝瑄 2 二则 ·之一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二十六日。昨夜枕上闻雨声淅沥,醒已晏 3 ,窗不见日。起,盥漱毕 4 ,俄趋署 5 。江南大捕革命党,缇骑四出 6 ,往往希图厚赏,并无辜者罗织之 7
-
曹植煮豆燃豆萁, 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
-
作者: 顾志华 《书目答问补正》五卷,范希曾撰,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