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代文学作品《烛之武退秦师》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代文学作品《烛之武退秦师》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烛之武退秦师

此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作者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题目为后人所加。清林云铭古文析义说:“烛之武为国起见,说秦之词,句句悚动,有回天之力。其中无限层折,犹短兵接战,转斗无前。不虑秦伯不落其彀中也。计较利害处,实开战国游说门户。”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说:“说秦伯语,虽分两段,其实一气相生。先以有益反起君之薄;次以无所害反应君之薄;再次以阙秦,反应无所害。”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说:“郑近于晋,而远于秦。秦得郑而晋收之,势必王者。越国鄙远,亡郑陪邻,阙秦利晋,俱为至理。古今破同事之国,多用此说。篇中前段写亡郑,乃以陪晋;后段写亡郑,即以亡秦。中间引晋背秦一证,思之毛骨俱竦。宜乎秦伯之不但去郑,而且戍郑也。”台湾三军大学中国历代战争史·晋秦殽函之战说:“烛之武所言甚辩而动听……晋狐偃见秦军撤退回国,即建议晋文乘机攻击秦军。晋文以秦穆过去有相待之惠,且晋国欲立霸业,初不可与秦构衅以自相残杀,乃亦与郑言和而撤兵回晋。此一晋秦间之微妙关系,遂为尔后晋秦殽函战之导因。”今人沈玉成说:“烛之武的说辞,紧紧抓住亡郑有利晋国而不利于秦国,离间秦晋的关系,使秦穆公改变了主意。他雄辩的逻辑和气势,已经和战国策士游说之辞相类似。晋文公不肯进击秦军,也是出于战略利益的考虑,不过见之于辞令,就涂上了一层堂皇的道义油彩。”(左传选)此篇记述鲁僖公三十年(前630)晋秦两国围攻郑国,郑文公派遣烛之武说服秦穆公,使秦撤兵罢战之事。烛之武利用晋秦之间的矛盾,根据事实说明秦灭郑则无益而有害,舍郑则有益而无害。并举例说明晋国之不可信赖。由于利害关系分析得透彻、深刻,终于使秦穆公心悦诚服,不仅撤兵罢战,而且派兵助郑御晋。此文是一篇辞令妙品。为了说服秦穆公,烛之武紧紧抓住对方心理,并进而设身处地的为秦国的利益前后盘算,体贴关怀;或设问,或反问,或明确说理,或隐晦暗示;从地理位置与历史事实两方面对比中,把“阙秦利晋”的论点渐次展开,说得纵横反复,而又明白晓畅,扣人心弦。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令人拍案叫绝,所以,清林云铭评道:“计较利害处,实开战国游说门户。”(古文析义)



猜你喜欢
  • “叶落归根”的意思,出处,故事

    树叶凋落时总要落到树的根部。“叶落归根”一语的意思最早见于《荀子·致仕》,原句是:“水深则回,树落(则)粪本。”这在《汉书·翼奉传》的注里被引申为“木落归本,水流归末”。当时的语义比较浅显,也比较接近

  • 《秋兰赋》原文|翻译|赏析

    秋林空兮百草逝,若有香兮林中至。既萧曼以袭裾,复氤氲而绕鼻〔2〕。虽脉脉兮遥闻,觉

  • “世事皆倚伏”注释、译文和感悟

    观彼如意之极,不当健羡 ① 。世事皆在倚伏 ② ,如意之极,亦有不如意事。事难缕 ③ 述,理可尽思。以此对治 ④ ,自然甘处 ⑤ 。(《道院集要》) 注释 ①健羡:“

  • 《含泪祝福》秦景棉散文赏析

    一那天,是个月圆无霾的日子,心情便朗朗的。他一时兴起,想去饭店用餐。路过一个包间,我无意间看到一桌人,欢声笑语,举杯畅饮,那一张张

  • 外国童话《[日本]乾富子·雪夜》鉴赏

    外国童话《[日本] 乾富子·雪夜》鉴赏 [日

  • 《史记·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甚矣,蒯通之谋!乱齐、骄淮阴 [1] ,其卒亡此两人 [2] 。蒯通者,善为长短说 [3] ,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 [4] 。通善齐人安期生 [5] ,安期生常干项羽[ 6], 项羽不能用其策。已

  • 苏轼《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全诗鉴赏

    双阙浮空照短亭,至今猿鸟啸青荧。君王自此西巡狩,再使鱼龙舞洞庭。蜀人文赋楚人辞,尧在崇山舜九疑。圣主若非真得道,南来万里亦何为。岭海东南月窟西,功成天已锡玄圭。此方定是神仙宅,禹亦东来隐会稽。

  • 杜甫《又观打鱼》全诗赏析

    苍江鱼子清晨集,设网提纲万鱼急。能者操舟疾若风,撑突波涛挺叉入。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大鱼伤损皆垂头,屈强泥沙有时立。东津观鱼已再来,主人罢鲙还倾杯。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鳣鲔随云雷。干戈兵革

  • 《诸子平议》

    《诸子平议》 清俞樾撰。作者前已有《群经平议》35卷。该书体例即仿照《群经平议》。共35卷。其中《管子》6卷,《晏子春秋》1卷,《老子》1卷,《墨子》3卷,《荀子》4卷,《列子》1卷,《庄子》3卷,《

  •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什么意思|大意|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