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老子·八十一章》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老子·八十一章》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注释〕 ①信:真诚、诚实。信言:真话。美:华丽、华美。美言:华丽之言。释德清注“美言”为“巧言”。 ②善者:善良的人。辩:指能说会道。 ③博:显示知道的事情多。 ④积:积累、贮存、私藏。 ⑤既:广雅·释诂:“既,尽也。”下一个“既”字义同。为人:指帮助人。 ⑥与:帛书乙本作“予”。“与”即“予”,指给与、给予。 ⑦为:施为。

〔鉴赏〕 本章被编排定老子全书之末章。老子于本章提出信与美、善与辩、知与博诸范畴,来说明事物的表面与实质的不一致,以提示人们应信实、善朴、专精。然后老子又重申“圣人无积”,应“利民而不争”。

也正因为本章被编排为老子全书的末章,所以也就被人认定为“老氏此说,盖为其著书而言”(徐梵澄老子臆解)。这“为其著书而言”的“言”,首先是“言”老子一书“皆真实之言而不虚饰以为美”(吴澄语),所以老子自己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其次是“言‘圣人无积’,则仍申其著书之旨”(徐梵澄语)。

但如果按本章在帛书老子中的位置(不是末章)来看,那么对本章的视角大概也就要变化,所以有人就作如是观:此章出现的信与美、善与辩、知与博等一系列范畴,实际上是“老子提出了真假、美丑、善恶等矛盾对立的社会现象,并指出某些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实质的不一致”(任继愈老子新译)。尽管其中包含着辩证法思想,但是,这种辩证法“还是朴素的辩证法,科学性还不够。这里,他把事物的矛盾,表面和内容的不一致看成是绝对的,从而陷于武断”(同上)。这就是说,老子在言“信与美”、“善与辩”等范畴观念中,强调突出两者间的对立,即认定“信言”都是“不美”的,“美言”都是“不信”的,“辩者”一定都“不善”、“善者”一定都“不辩”,所以也就带有片面性(同上)。

当然,如按学理上来说,老子确有这种思想上的“片面性”,但按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来看,却又不得不承认有这种情况的存在,即“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也即是老子说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老子这种思想上的“片面性”实际上是想在人世间提倡一种人的行为准则,即善良信实质朴,也即如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说的“在于提示人要信实”,这是因为在老子看来:信实的话由于它的朴直,所及并不华美,而华美的话由于它的动听,往往虚饰不实;同样,善者的言论由于止于理、符于实,所以不必立辞巧说,善者的行为由于真诚不妄、正直无欺,所以也不必自作辩解。反而是那些哓哓巧辩者由于言行的欠亏而求自我掩饰(见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河上公题本章为“显质章”是有道理的。

由此看来,老子强调突出言的“信与美”、“善与辩”的对立,实际上是有针对性的,所以也就不能因此说老子不懂对立两者的辩证统一,如在上述二章中就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对立统一的论述;表现在这里,就有“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的“有无多少”的相反相成的论述。由此也可看出,对老子任何的评价也绝对不能绝对化,应小心谨慎,说不定从老子哪一处冒出一个证实证伪都够你麻烦的东西来,使你难圆其说。而这就是老子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 辛弃疾《减字木兰花》全诗鉴赏

    昨朝官告。一百五年村父老。更莫惊疑。刚道人生七十希使君喜见。恰限华堂开寿宴。问寿如何。百代儿孙拥太婆。

  •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赏析》

    这是首惜别诗。诗写乍见又别之情,不胜黯然。诗一开端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乃久别重逢之绝唱,与李益的“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次别后

  • 苏世让《初见杜鹃花》咏杜鹃花诗赏析

    《杜鹃花·初见杜鹃花》咏杜鹃花诗鉴赏 苏世让

  •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出处】唐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 【意思】寒夜里,一盏暗淡的小灯映照着蒙蒙细雨,竹林深处,飘浮起一片片烟云。想一想明天还要分别,令人

  • 千家诗五律《綦毋潜·宿龙兴寺》诗词赏析

    诗写诗人游览佛寺留宿不归的见闻感受,反映了僧侣的夜间生活,传达了玄妙的佛理,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俗向往方外的思想。

  • 王国维《人间词话·池边梅自早》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池边梅自早》经典解读 池边梅自早 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

  • 《郢门秋怀赏析》

    这首诗可能是李白流放夜郎时所作。诗题的意思是在郢门这个地方遇上了秋天而抒发胸中感想。此诗共二十句,除了尾联两句,其余都是对仗,所以这是一首入律的诗歌。诗中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对隐居的向往之情,也蕴含了对时光易逝,人生如白驹过隙的慨叹,情

  • 任艳苓《灶屋三题》

    想起锅灶在乡村,家家都有灶屋,那是烧锅做饭的地方,城里人称之为厨房。不过,还是灶屋听起来显得实在、质朴,说话间心里就暖暖的,不像厨

  • 鲁迅《白光》全文

    陈士成看过县考的榜,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他去得本很早,一见榜,便先在这上面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他于是重新再在十二张榜的圆图里

  • 《王原庆新迁居南堂以古风求写恕斋二大字并石赏析》

    【原题】:王原庆新迁居南堂以古风求写恕斋二大字并石刻次韵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