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水仙子 山居自乐》原文和赏析
孙周卿
西风篱菊灿秋花,落日枫林噪晚鸦。数椽茅屋青山下,是山中宰相家。教儿孙自种桑麻。亲眷至煨香芋,宾朋来煮嫩茶,富贵休夸。
在青山脚下搭一简陋的茅屋,率领儿孙耕种庄稼;日观篱笆边灿放的菊花,暮看森林中聒噪的乌鸦;亲戚到来用香芋招待,朋友拜访给喝嫩茶。表达了作者蔑视富贵荣华、追求恬淡生活的思想感情。山中宰相,原指南朝梁陶弘景。南史·陶弘景传说,陶隐居句曲山中,屡聘不出。武帝时,国家每有大事,都到山中咨询,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此处是作者自称,以示自得其乐。小令前四句写隐居的环境,运用了对仗和典故,显得较为雅致,而雅中有俗;后四句用意所在,写山居生活,接近口语,而又俗中有雅,深得曲家造语之妙。
-
作者简介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山阴人。他出
-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
原题:雨中自丁家山康庐还饮苍虬湖居被酒夜归同闲止作
-
龙亦恋故居,百年尚来去。至今雨雹夜,殿闇风缠雾。而我弃乡国,大江忘北渡。便欲此山前,筑室安迟暮。又恐太幽独,岁晚霜入屦。同游得李生,仄足随蹇步。孔明不自爱,临老起三顾。吾归便却扫,谁踏门前路。 作品赏
-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出蜀东下,途经忠州,特地前去观览大禹古庙。首联巧妙地点出了游览的地点和时令。秋风萧瑟之时,诗人前去游览大禹庙,他举目远眺,只见四周群山环抱,草木幽深,而大禹庙就坐落在这空旷寂静的山谷中,残阳正好斜照在大殿之
-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 作品赏析【注释】: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上二句一作阴云隔楚水。转蓬落渭河。)欲见终无因。(一作
-
古文观止·《左传》·子产论政宽猛 (昭公二十
-
椒焚桂折佳人老, 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 故乡如醉有荆榛。 【注释】 鲁迅日记1931年2月12日载:雨雪,日本京华堂主人小原荣次郎买兰将东归,为赋一绝句,书以赠之。O.E,鲁迅日本友人小
-
何景明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 (1) 。从其游者戴仲鹖 (2) ,取而绳以弦 (3) ,进而求操焉 (4) 。何子御之 (5) ,三叩其弦 (6) ,弦不服指 (7) ,声不成文 (8) 。徐察其音,莫
-
《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翻译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