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之《虞初新志·看花述异记》内容解读与赏析
传奇小说。清王晫撰。王晫(1636—1683以后),初名棐,字丹麓,号木庵、松溪子,人称松溪主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生于明崇祯九年,卒于康熙二十二年之后。诸生,未曾出仕。今世说有自述说:“喜读书,所交多贤豪长者。遇同好,辄谈论移日,或至信宿不厌。其他虽相对终日,卒不妄交一言。匪类故多恨之。平生重然诺,与人期或允所请,不爽时刻。性不耐饮,复善愁,凡在六合之内,或有才士穷途,佳人失所,每闻其事,辄为於邑,甚至累日减餐,终身不见喜色。”王晫富于才情,著述丰富。著有遂生集(1660)、今世说(1683),广新闻、得闲录、丹麓杂著、霞举堂集、墙东草堂词等,辑录他人著述则有文津、檀几丛书(最后一种与张潮合作)等。清史列传有传。
本篇写于康熙七年(1668),见于丹麓杂著、虞初新志等书,写作者自己游览西湖沈氏园之后,梦入“花国”仙境的故事。用第一人称写出。“花国”由南岳魏夫人(晋人,后为道教神仙)掌管。这里生长着各种奇花异卉,聚居着历代名媛奇女。作者入梦后,先有魏夫人的侍女黄令徵接引,并告诉他,魏夫人职掌“春工”,“凡天下草木花片,数之多寡,色之青白红紫,莫不于此赋形焉”。一路上,芳菲盈目,鸟语笙簧,并时时有美女掩映于花光树影之间。抵达仙阙,魏夫人特地为作者举行了歌舞盛会。并告诉他:“美人是花真身,花是美人小影。以汝惜花,故得见此,缘殊不浅。向汝作戒折花文,已命卫夫人(晋代女书法家)楷书一通,置于座右。”在会上,作者见到了弄玉、丽娟、徐月华、绿珠、阿纪、绛树、杨玉环、江采蘋、薛琼琼、念奴等历代仙姝美女二十余人,欣赏了她们的歌舞弹奏。在丽娟(汉武帝时宫中歌女)歌回风曲时,庭叶翻落如秋,作者不禁发出“奈何”的叹息。在她起舞时,落花满衣,作者唯恐她临风吹去(她以身轻著称)。至此,忽而梦回。只见晓星欲落,斜月横窗,花影翻阶。作者“露坐石上,忆所见闻,恍如隔世”。因慨叹天下之事,大多如此。
在思想内容方面,本篇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如张潮在篇后评语中所说的,“以爱花之心爱美人,则领略定饶异趣; 以爱美人之心爱花,则护惜别有深情”。文中魏夫人也有近似的说法。简单地说,就是以审美的态度来看待仙姝美女。这是一种超越世俗眼光的高尚的审美情趣。以鲜花来比美女,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都没有达到本篇的境界。当时,在描写性爱、婚恋的作品中,出现有注重“心灵美”的倾向;而本篇在描写非婚恋的男女关系中,又提出了以审美态度对待女性的问题,这都是由“肉”而向“灵”的方面倾斜,是作者(及其他人)道德情操的一种自我超越,自我净化,也是一种具有时代色彩的现象。二是,本篇还具有乐极生悲的感伤意味,好景难常,佳遇难再,作者自称“善愁”,这并非仅仅是因为作者个人的不幸或怀才不遇,在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中,确是悲多而乐少。这种感伤情绪,显然是当时的汉民族的历史悲剧和封建末世的种种黑暗现象在作者心灵中的一种投影。明季遗民、作者的好友徐芳曾说:“吾侪如鸟中子规,自是天地间愁种”(今世说)。可见,至少在当时的文化人中,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本篇在艺术上也是很出色的。袁箨庵的评语认为作者“具三十分才情”。李湘北的评语说,作者“将千古艳魂,和盘托出,笑语如生”。本篇文字不多,出场的仙姝美女竟有二十多人,而素材又无一不是来自古书的有关记载,作者似乎并没有增添什么新东西,但确实个个写得栩栩如生,而全文又显得浑然一体。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两点似乎值得一谈。一是作者将原有的零散的素材,加以组织提炼,重新情节化了,也就是用游览花园、观赏歌舞这一情节线索将各人的事迹统帅起来了,这就将“死”变“活”,由静而动,从而避免了材料堆砌的毛病。其次,全文还有一个内在线索,这就是作者的审美态度。作者以自己的审美眼光,对这些人的秉性和才情加以独特的观照,这就赋予这些人以新的生命,从而取得了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效果。
本篇以香花、美女隐喻人世间的美好事物。这种写法对后来的文言小说创作有明显影响。耳食录 中的长春苑主、兰苕馆外史中的林妃雪,此中人语中的迷香洞等篇,在立意、表现方法、情节结构等方面,都与本篇有某些相似之处。据本篇改写的剧本有黄周星的惜花报等。
-
外国童话《[丹麦]安徒生·枞树》鉴赏 [丹麦]安
-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作品赏析★①《左传》:“晋韩宣子来聘,公享之。韩宣子赋角弓。既享,燕于季氏,有嘉树★②《后汉书》:“庞
-
“贵粟政策”是汉文帝时推行的一项经济政策。它是由政论家晁错提出来的。当时由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商业也发展起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商人。晁错指出,商人坐列贩卖,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放高利贷;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钢笔字帖田字格古诗词,内容包括硬笔书法田字格纸上怎么写古诗词,硬笔书法适合写哪首古诗,适合写硬笔书法的古诗60字以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
窜身来蜀地,同病得韦郎。天下干戈满,江边岁月长。别筵花欲暮,春日鬓俱苍。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 作品赏析鹤曰:此是广德元年春在梓州作。若广德二年暮春,公已归成都。即仲春在阆亦当闻严武之信,何云“
-
【注释】 选自《老子》二十四章。 自见:表现自己。 明:显露。 自是:自以为是。 彰:明。 自伐:夸耀自己。 自矜:自夸。 【赏析】 老子以朴素的辩证思维,谈得与失之间的关系。他说 “自见者不明,自是
-
余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余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余上者。常以谓人之至乐,莫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
-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出处】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译注】牛渚西江的夜色,万籁无音,空澄的蓝天,无半丝浮云。 【全诗】 夜泊牛渚怀古 [唐]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