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赏析》
此篇写伤春怀人意趣,温柔旖旎。“麦浪翻晴风贴柳,已过伤春候”风中绿麦,似是海浪,涟涟无边,清香幽幽;杨柳飐飐,随风飘扬。“麦浪”、“风飐柳”说明春去夏来,伤春季节已过。起二句,格调清新健朗,似表明作者内心也是自有一番愉悦之情的。但果真如此吗?“因甚为他成僝僽”,“僝僽”即憔悴,愁苦,周紫芝宴桃源词有“宽尽沈郎衣,方寸不禁僝僽”由此可知“僝僽”绝非一般的忧愁、烦恼,而是因哀愁而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就是柳永所说的“衣带渐宽”。然而毕竟“已过伤春候”,既然为春感伤的时候早已过了,那词人为何还落寞依然?
这一点,词人似乎并不自知,所以才会有“因甚”的“扪心自问”。但真的不知吗?“毕竟是春迤逗”,上阕结句点出伤春意绪仍在。而这“春”字又不止于自然之春,个中亦含“春怀”、“春情”的内蕴。因而就有了下阕的回忆之语。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此二句承“春迤逗”而来,点明烦恼之由。这两句是缅怀当初两人幽会情景: 犹记那日,在开满殷红芍药的阑边,他携起了她的素手,而她也不避闪,温言软语,笑意满眸。这一切如今想来,令人动情,亦使人伤感。“红药”,即芍药,“红药阑”即古诗词中常提及的芍药栏,药栏,亦泛指花栏。最早见于南朝梁庾肩吾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南宋赵长卿长相思中有:“药栏东,药栏西。记得当时素手时”。牡丹亭里也有:“转过那芍药栏前”。
“盼到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结二句再转回写此时之情景与感受,盼到花铺似绣,却仍不能相见,翻转之中更透过一层地表达出斯人独僬悴的情态,苦恋的悲哀。
-
【原题】:公立煎茶之绝品以待诸友退皆作诗因附众篇之末
-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号令是北伐出师的号令,天声是大宋天朝的声音,这声音,北方遗民父老盼了好久好久,范成大《州桥》诗云:“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有了这样的基础,北伐号令一出,即如飓风雷霆
-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死去凭谁
-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 耳。请一切逐客 ① 。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 ② ,东得 百里奚于宛 ③ ,迎蹇叔
-
【名句】以险徼幸者,其求无餍;偏重必离 语出《左传·哀公十六年》。凭着冒险侥幸成功的,他的贪求没有满足的时候;办事不公,百姓一定和他离心离德。餍:满足。偏重:不平。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名言: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出处】唐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应制》。 【译注】皇帝的銮驾穿过绿柳掩映的重 重宫门,从阁道回头望上林,只见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这是唐
-
(梁惠王上) 如果能够把对父母兄弟的恩情,推广出去,就能使天下安定。古代的圣王,能够异于常人,只是善于推广他依据仁心所做的善事罢了。
-
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 ① 。(《庄子·天地》) 【注释】 ①昌:昌盛。闲:闲居,与世无争。 【译文】 天下有道时,就与万物一同昌盛,共享太平;天下无道时,就修养自己的德性、闲居起
-
猩猩在山谷,行常数百为群。里人以酒并糟 ① 设于路侧。又爱著屐 ② 。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结。猩猩见酒及屐, 知里人设张 ③ , 则知张者祖先姓字, 及呼名骂云:“奴 ④ 欲张我, 舍尔而去。”复自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