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赏析》
这首诗首句写黄州的环境,次句写黄州的地理位置,是个人抒情。三、四句写决定终老黄州,三句言终老的物质准备,四句言朝廷官制上的更革,为自己的终老创造了政治条件。五、六句承“终老计”,谓对终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末二句继续表达上二句没有表达完的意思:作者希望每年的正月二十日,梅花再度开放。这里说的梅花再开,也隐隐约约地包含了希望朝廷起用的意思。全诗以温雅含蓄的笔调写政治失意之悲,愈觉感情沉厚。
苏轼初到黄州,住定惠院,后迁临皋亭,后又筑雪堂,家住临皋。首联的“淮南尽处村”,即指他在黄州的住处。“乱山环合”、“水侵门”、“淮南尽处”, 写出了苏轼住处的环境特点:乱山环抱,江水侵门,荒远偏僻。
苏轼在临皋亭筑南堂住家,又写下了南堂五首,其中南堂之四:“山家为割千 房蜜,稚子新哇五亩蔬。”颔联中的“五亩“可能指临皋的“五亩蔬”。说自己在南堂住家, 有田里的五亩蔬,可以逐渐为终老作打算了。为什么想在黄州终老呢?因为朝廷已经不用他 了。“九重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陆游在施 司谏注东坡诗序中解释这一句说:“昔祖宗以三馆(按:弘文、集贤、史馆三馆,负责藏 书、校书、修史等事)养士,储将相才。及元丰官制行(按:王安石改革官制),罢三馆。 而东坡盖尝直史馆,然自谪为散官,削去史馆之职久矣,至是史馆亦废,故云‘新扫旧巢痕”’。
三联承“终老计”说,“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苏轼说要终老黄州,不只是跟江边的沙鸥混熟了,还觉得来的次数多了,他钓鱼所坐之石也觉变暖了。这首诗说与鸥鸟已熟,钓石已温,含有甘心退隐,忘掉其他想法的意思。
他虽说要终老黄州,但还忘不了朝廷,所以又说:“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长久与东风约定,到了正月里,梅花的香魂先返回去,梅花再一度开放。即他希望自己能再回朝廷,宋神宗能再用他。唐末诗人韩偓有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援一诗,韩偓认为虽被排挤到湖南,但想着唐昭宗了解他,还能再起。梅花的花朵通体像玉,湖南梅花一冬两次开,第二次开好比魂的返回,意即希望他能再回朝廷。苏轼诗的末句即化用韩偓诗意,浑然无迹。王文诰注:“公历陈仕迹状云:‘先帝复对左右,哀怜奖激,意欲复用,而左右固争,以为不可。臣虽在远,亦具闻之。’此段语意适当其时,正此句之本意所谓‘暗香先返’者也。”神宗有起用他的意思,故称“与东风约今日”。诗题“复出东门”有寻春的意思,即希望梅花再开,他能再起用。
这首诗情意温厚,用思雅正。陈衍宋诗精华录认为这首诗有诗经·国风·邶风·旄丘之意,旄丘有云:“叔兮伯兮,何多日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小序说;“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于卫。卫侯不能修方伯连率之职,黎之臣子以贵于卫也。”责怪卫侯为何这么久不来救黎侯。可是苏轼的诗只说自己习惯于这种隐居生活,没有一点责怪的意味,显得更其温柔敦厚。又说“渐成终老计”,如同这是他自己的打算,不说被朝臣排挤陷害,只说“九重新扫旧巢痕”,朝廷有新的作为,也很含蓄。他希望能够归朝奉职,这种希望在诗题里只说“复出东门”,含有寻春的意思,这个春天,即“暗香先返玉梅魂”,指梅花在正月里落后再开,比喻他在罢斥后能再回朝。
-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5444】中国制度“优”在哪里(韩庆祥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8 5万字,2020年8月第1版,49 8元)△11章:[1]优在党的领导力量:集中统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野字怎么读音,内容包括野怎么拼音,野的读音是ya还是ye,古诗里字的读音刺勒歌的"野"读"ye"还是"ya"山行的斜读"xie"。“天苍苍,野茫茫”中的“野”的读音:yě。“天苍苍,野茫茫”出自南北朝《乐府诗集》中的《敕勒歌》,意思是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
-
在霜凝如雪的立冬时节,半白半绿的白菜上市了,如一幅画儿。该怎样形容一棵白菜呢?醇厚,朴实,无华。它所散发的味道,有着泥土的气息、原
-
《菊花诗十二首(其九)》簪菊 簪菊 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簪菊》是贾探春所作
-
谁怜相门子,不语望秋山。生长绮纨内,辛勤笔砚间。荣亲在名字,好学弃官班。伫俟明年桂,高堂开笑颜。
-
根据白居易的《秋思》中的描述“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可以想象到秋天的美景。夕阳的余晖如火烧般照耀大地,晴朗的天空湛蓝如宝石般闪耀。这幅景象让人心生向往和惊叹。无论是晚霞还是蔚蓝的天空,都给人带来宁静和美丽。这些景色仿佛将人们的思绪带入到了田园诗般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
-
中国传统法律儒家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过程。 (1)法律儒家化之权舆:《春秋》决狱。 《春秋》相传为孔子修编的一部史书。孟子所谓“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之说虽然可信程度有限,却也表明《春秋》
-
青阳三巳日,佳气九城中。洛饮传周俗,溱诗载郑风。停轮浮桂醑,解袂泛兰丛。选胜开慈宴,多欢组绶同。
-
中郎石经后,八分盖憔悴。顾侯运炉锤,笔力破馀地。昔在开元中,韩蔡同赑屃。玄宗妙其书,是以数子至。御札早流传,揄扬非造次。三人并入直,恩泽各不二。顾于韩蔡内,辨眼工小字。分日示诸王,钩深法更秘。文学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