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不能①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②,然后为知。
【注释】①不能:不懂,不会。②让:谦虚不骄。
【释义】不懂就学习,不了解就询问,尽管有知识却非常谦虚,这才算真正有知识。
【点评】真正有知识的人往往是谦虚的人。
参考文献
韩婴韩诗外传卷六
-
操民之命,朝不可以无政。 ——《管子·权修》 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高祖武德九年》 夫为
-
国之教化出于学校,学之废兴盖由师长。|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国之教化出于学校,学之废兴盖由师长。》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温庭筠《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②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③ ,枳花明驿墙 ④ 。 因思杜陵梦 ⑤ ,凫雁满回塘 ⑥ 。 ·注 释 ①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出处】唐 王维《酬张少府》 。 【翻译】自认没有高策可以报国, 只好归隐到这幽静山林。 【全诗】 《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
-
莺早乍啼犹冷落,花寒欲发尚迟疑。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作品赏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① 。(《老子·四十》) 【注释】 ①有、无:这里不是生成论意义上的概念,而是本体论、逻辑上的概念。“有生于无”,并非无先于有,而是无中本来就蕴涵着“有”;“有”、“无”统一
-
这首词的上片写夜半惊魂,向弟弟子由袒露如秋凉之离情苦,下片为路途上的美好回忆。全词点化运用前人词句,巧妙传达了思弟之离情苦。寓情于景,于物有情;如夜凉知秋,如寒蛩促机;朴中见真,实中见情。然而,仍不免有“惊魂未定”,“岂谓天幸,得存此生
-
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作者: 王粲 【原文】: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