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回乡偶书(其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回乡偶书(其二)赏析》

  这首诗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这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杜甫赠卫八处士)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猜你喜欢
  • 《渔父》鉴赏

    作者: 张家顺

  • 《小孤山赏析》

    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首联中“人言”一词,以叙述的表达方式

  • 李商隐《自喜》全诗赏析

    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绿筠遗粉箨,红药绽香苞。虎过遥知阱,鱼来且佐庖。慢行成酩酊,邻壁有松醪。 作品赏析△古今汪。蜗牛,陵螺也。野人为圆舍。如其殻。曰蜗舍。魏志。焦先自作一蜗牛庐。凈扫其中。韵会。筠

  • 《古文观止·汉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鉴赏

    古文观止·汉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雕文刻镂,

  • 《诗经》又称《诗三百》译文与赏析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大约

  • 白居易《禁中秋宿》全诗赏析

    风翻朱里幕,雨冷通中枕。耿耿背斜灯,秋床一人寝。

  • 朱弁《春阴》全诗鉴赏、诗意解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朱弁(1085—1144),字少章,自号观如居士,江西婺(音“物

  •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唐宋八大家散文名篇鉴赏

    这段文字记载了张方平治蜀弭乱的起因、经过和结局,简洁明了。但文章层层推进,波澜起伏,令人难忘。最后,作者用“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一语收束,笔力千钧。

  • 古籍名著《新制诸器图说》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新制诸器图说》是明未机械学著作,简称《诸器图说》,明代王征著,成书于1626—1627年。本书常与《远西奇器图说录最》合印,明代天启七年 (1627) 初刻于扬州。清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著录

  • 欧阳修《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圣俞》全诗鉴赏

    锺子忽已死,伯牙其已乎。绝弦谢世人,知音从此无。瓠巴鱼自跃,此事见於书。师旷尝一鼓,群鹤舞空虚。吾恐二三说,其言皆过欤。不然古今人,愚智邈已殊。奈何人有耳,不及鸟与鱼。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