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涧驿晓思赏析》
在五、七言绝句中,五绝较为近古;前人论五绝,也每以“调古”为上乘。温庭筠这首五绝,却和崇尚真切、浑朴、古澹的“调古”之作迥然有别。它的意境和风格都更接近于词,甚至不妨说它就是一种词化的小诗。
碧磵驿所在不详,据次句可知,是和诗人怀想的“楚国”相隔遥远的一所山间驿舍。诗中所写的,全是清晨梦醒以后瞬间的情思和感受。
首句写旅宿者清晨刚醒时恍忽迷离的情景。乍醒时,思绪还停留在刚刚消逝的梦境中,仿佛还在继续着昨夜的残梦。在恍忽迷离中,看到孤灯荧荧,明灭不定,更增添了这种恍在梦中的感觉。“残梦”,正点题内“晓”字,并且透出一种迷惘的意绪。不用“孤灯”而用“香灯”这种绮丽的字面,固然和诗人的喜作绮语有关,但在这里,似有暗示梦境的内容性质的意味,且与全诗柔婉的格调取得统一。“香灯”与“残梦”之间,着一“伴”字,不仅透露出旅宿者的孤孑无伴,而且将夜梦时间无形中延长了,使读者从“伴残梦”的瞬间自然联想到整个梦魂萦绕、孤灯相伴的长夜。
次句忽然宕开,写到“楚国在天涯”,似乎跳跃很大。实际上这一句并非一般的叙述语,而是刚醒来的旅人此刻心中所想,而这种怀想又和夜来的梦境有密切关系。原来旅人夜来梦魂萦绕的地方就是远隔天涯的“楚国”。而一觉醒来,惟见空室孤灯,顿悟此身仍在山驿,“楚国”仍远在天涯,不觉怅然若失。这真是山驿梦回楚国远了。温庭筠是太原人,但在江南日久,俨然以“楚国”为故乡。这首诗正是抒写思楚之情的。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三、四两句,又由心之所系的天涯故国,转回到碧磵驿的眼前景物:月亮已经落下去,“啼夜月,愁空山”的子规也停止了凄清的鸣叫声;在晓色朦胧中,驿舍的庭院正开满了繁茂的山杏花。这两句情寓景中,写得非常含蓄。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鸣声有如“不如归去”。特别是在空山月夜,啼声更显得凄清。这里说“月落子规歇”,正暗透出昨夜一夕,诗人独宿山驿,在子规的哀鸣声中翻动着羁愁归思的情景。这时,子规之声终于停歇,一直为它所牵引的归思也稍有收束,心境略趋平静。就在这种情境下,诗人忽然瞥见满庭盛开的山杏花,心中若有所触。全诗也就在这但书即目所见与若有所感中悠然收住。对这景物所引起的感触、联想和记忆,则不着一字,任凭读者去寻味。这境界是美的,但似乎带有一点寂寞和忧伤。其中蕴含着一种愁思稍趋平静时目遇美好景物而引起的淡淡喜悦,又好像在欣喜中仍不免有身处异乡的陌生感和孤孑感。碧磵驿此刻已经是山杏盛开,远隔天涯的“楚国”,想必也是满目春色、繁花似锦了。诗人当日目接神遇之际,其感受与联想可能本来就是浑沦一片,不甚分明,因此笔之于纸,也就和盘托出,不加点醒,构成一种朦胧淡远的境界。这种表现手法,在温词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成功,像菩萨蛮词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等句,都是显例。对照之下,可以发现“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两句,无论意境、情调、语言和表现手法,都与词非常接近。
这首诗几乎通篇写景(第二句从抒情主人公心中所想的角度去理解,也是写景,而非叙事),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也没有多少叙事成分。图景与图景之间没有勾连过渡,似续似断,中间的空白比一般的诗要大得多。语言则比一般的诗要柔婉绮丽,这些,都更接近词的作风。温庭筠的小诗近词,倒主要不是表明词对诗的影响,而是反映出诗向词演化的迹象。
-
《乖龙》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宋·孙光宪《北梦琐言》:“乖龙苦行雨,多窜匿古木中及檐楹内,雷神捕之。”又,宋·黄休复《茆亭客话》:“世传乖龙者,苦于行雨而多方窜匿。藏人身中,或在古木、楹柱内及楼阁
-
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
名言: 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 注释: 中心: 心中, 内心。虑: 思虑。然否: 是否, 对不对。 句意: 大凡观察事物有可疑之处, 则内心不安定, 外物不清楚;
-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
-
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菽。人各有所私,我旱忧松竹。松干竹焦死,眷眷在心目。洒叶溉其根,汲水劳僮仆。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十日浇灌功,不如一霡霂。方知宰生
-
原文: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译文清泉映出株株枝叶稀疏的古松,不知已在这里生成了几千年。寒月照着流荡的清水,流萤的光芒闪烁在窗前
-
温公客位榜温公客位榜 【原文】 司马温公[1]作相日,亲书榜稿揭[2]于客位,曰:“访及诸君,若睹朝政阙遗[3],庶民疾苦,欲进忠言者
-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出处】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译注】都怀有无限的意兴心高欲飞,要到那九天之上将明月把弄。 【全诗】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李白, 弃我
-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出处】唐白居易《 卖炭翁 》 【意思】满载的一车炭,估摸有一 千多斤吧?太监们驱赶着牛车毫不可惜。老人实在心疼,却不敢不照
-
【评析】 民间谚语。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画中的水因为没有风,浪潮画得再高也是假的; 绣的花再鲜艳也闻不到香味。 比喻一个人听到别人把某些事物说得再好,也不如自己亲自去实践体验。同时也说明假的就是假的,
-
【原题】:绍兴六年十月六日同信可舜弼进道谒隐甫值渠晒画於中庭遂得纵观中间不无可人意独范宽雪山八幅超然绝群令人意象肃如真得脱身归岩壑间者请赋诗以知君重毫素为韵得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