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赏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
《隋书·经籍志》是我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史志目录。系从《隋书》卷32—35裁篇另行编出。唐魏徵等撰。该书以隋政府藏书目录为底本,核对唐东都和西京所存图书,删去无益,补入可采编辑而成。原作为《隋书》的一部
-
说起王方晨,我总觉得他好似一块泰山石,底座瓷实,周围峻峭,厚重而不失轻灵。 王方晨跟我渊源颇早。初相识,是在2001年南国《红豆
-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①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②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③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④ 惠而好我,携手同归。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 ⑤ 惠而好我,携手同车。 其虚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杜甫的《登高》中的两句诗。这首诗描绘了杜甫站在高山崖上,看到天空中飞翔的一只孤独的沙鸥,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上一句没有提到,下一句是:“山川相逢出太虚。”意思是诗人看到山川相交融合,给人以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感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中的壮丽与广阔的感叹,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
一、高适这首《燕歌行》,所反映的内容确是多方面的。 它通过对一次行军出征的描写,高度赞扬了士兵奋不顾身,为国立功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他们长期戍边的思乡之情;揭露了军队内部将领与士兵之间的矛盾,讽刺了
-
孟子曰:“贤君必恭、俭、礼下 ① ,取于民有制 ② 。”(《孟子·滕文公上》三) 注释 ①礼下:以礼待下。②制:规章,制度。 【译文】 孟子说:“贤德的君主一定会庄重、节俭、礼待群臣,并按照制度向老百
-
【4300】大国崛起(朱东来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35万字,2016年3月第1版,2018年12月第11次印刷,65元)9章:[1]殖民帝国“先锋”:葡萄
-
【题解】 这是一首从写出之日起即为代代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诗。中华民族习用阴历,对月具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它是一份活的日历,活的月份牌,居人看,行人看,元宵看了中秋看,从而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而李白就在月
-
无情流水多情客。劝我如曾识。杯行到手休辞却。这公道难得。曲水池上,小字更书年月。还对茂林修竹,似永和节。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尊前莫怪歌声咽。又还是轻别。此去翱翔,遍赏玉堂金阙。欲问再来何岁,应
-
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