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高适《燕歌行》评价和浅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高适《燕歌行》评价和浅析

一、高适这首燕歌行,所反映的内容确是多方面的。 它通过对一次行军出征的描写,高度赞扬了士兵奋不顾身,为国立功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他们长期戍边的思乡之情;揭露了军队内部将领与士兵之间的矛盾,讽刺了边防将帅的骄奢淫逸。它具有颇高的思想内涵,在唐代边塞诗中,确是独树一帜的。 但是,对于此诗的题旨到底是什么?在古典文学研究和注释中,却有若干不同认识。因此,以下着重讲讲这个问题。 眼下,有这样一些相异的甚至相左的认识: (一) 歌颂战士为国家利益而战。刘大杰认为:他们“不是为争取个人的功勋,而是为国家的利益。”(刘著中国文学发展史) (二)突出战士英勇气慨,讽刺将帅不得其人。朱东润等认为:“结束处突出广大士兵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慨,讽刺边地将领不得其人,则是全诗主旨所在。”(中国历代古典文学作品选) (三)希望将军体恤士卒。游国恩等认为:“结尾回忆李广,希望将军体恤士卒,点出了全诗的主题。”(中国文学史) (四)这是非战作品。吴国恒、王绶青认为:对于唐对契丹这次不义战争,“由于高适对现实持着较为清醒的客观态度,……记起张(守珪)的轻易用兵,并喜欢饮宴作乐,乃作诗以讽刺,创作名篇燕歌行。”(文学评论一九八○年第三期) (五)对将领的微讽和对战士的同情,是诗歌的主要倾向。这是前几年新提出的一种观点(详见一九八○年第三期文学评论)。他们认为:诗歌虽然以不义战争为其背景,但实际上,诗从出征写起,以至战争结束,除了有些颂扬性诗句之外,其主要部分都是对将军的微讽和对战士的同情。这成为此诗的主要倾向。当前通行的大学语文,已经采纳了一些合理因素,在自己的“题解”中表示了相类的看法。 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赞成第五种观点,它基本上符合诗歌内容与作者意图。这不仅可在此诗全部内容的剖析上得到内证,而且可从高适反映在他的全部“边塞诗”的基本内容和态度得到印证:他讴歌保边卫国的正义战争,反对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他勇于揭露战争的阴暗面,同情战士种种不平待遇等等。这就是高适在自己的边塞诗中所体现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思想。燕歌行正是贯串着这种基本精神的。因此,它既不是一般的非战作品,也不是仅仅反映某一方面内容、某一次具体战事的东西,更不是纯粹为张守珪之流的不义战争唱赞歌,而是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了唐代征战生活的各个方面。诗中所描画的场景和抒发的情调,有壮烈而雄迈高亢的,也有萧索而幽怨缠绵的,还有一些泼辣或含蓄,内容是错综交织的,感情也是复杂多变的。从表象上视之,许多现象似乎是矛盾的,而其实,它把上述各种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鲜明而又浑然的统一体。这就是:忧国恤民(包括爱兵)的主题思想同雄浑悲壮、气骨鲠直的艺术风格的统一。 二、高适燕歌行在艺术上有何成就。 高适这首乐府歌行的边塞诗,其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这里,只剖析一下它的最大特色。这就是:调动多种艺术手段为自己的题旨服务。这可从以下若干方面得到体现。 (一)用概括描写与细致刻画相结合的手法,描绘了边塞景色和两地相思。诗中对于这方面的描写显得异常生动而深刻,且感情也十分丰富而深沉。大家只要细品其味,必有深深体悟和共鸣。 (二)采用“对照法”,揭露军内矛盾。这就是:一面忠诚勇敢、拼命奋战,视死如归;一面却纵欲作乐,不惜士卒,有亏职守。还有一边只为个人功勋奔波经营,一边则为保边卫国作出自己的贡献。如此等等描写,因为是通过“对照法”进行的,显得特别鲜明,揭露也异常深刻。 (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从用韵和声调上,也力求体现诗歌的情调和主题思想。全诗多次换韵,平仄交替。这是本诗在用韵上的一个特色。它每四句一转韵,字声平仄和诗情变化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反映诗歌的丰富生活内容和复杂的思绪。比如—— 在第一大段的头段四句用了仄韵,与边塞告急的情势正相吻合;接着四句改用平韵,有助于表现战士的昂扬气慨。 在第二大段中,前四句用仄韵,这是战场肃杀气氛所要求的;后边四句改为平韵,正同悲壮慷慨的激情抒发相合。接下去八句,均用仄韵,又是为了配合抒发悲怨缠绵之情而设的。 在第三大段,即最后四句转为平韵,更有助于英勇气慨的表现和义愤之情的抒发。 如此等等的平仄交替用韵,声随情移,抑扬有致,使诗歌之情调和韵味富于变化,时而雄迈高亢,时而悲恻幽怨;又时而昂扬激越,时而凄凉低沉。这样,就大大增强了诗歌摄引人心的艺术张力。
猜你喜欢
  • 含餐字的古诗词(包含餐字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餐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包含餐字的古诗词,带宴字的古诗词,形容餐丰富的诗句。悯农作者:李绅 年代: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卢照邻明明天子兮圣德扬,穆穆皇后兮阴化

  • 唐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 清晨时,我步入这古老的寺院, 初升的太阳高高照耀着这佛禅高林。 曲曲折折的竹径,通向那幽

  • 王昌龄《青楼怨》全诗赏析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 古代兵法之《乾坤大略》原文和鉴赏

    [原文] (节选) 兵起先知所向 兵之未起,其说甚长,不必详矣。已起矣,贵进取,贵疾速。进取则势张,疾速则机得。呼吸间耳,成败判焉,此之不可不知所向也。而所向又以敌之强弱为准。敌弱或可直冲其腹,敌强断

  • 《疑人窃履》原文、注释和解析

    明·刘元卿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 2 ,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3 ,仆私其值而以窃履进 4 ,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见其履在楚人足而心骇曰:“吾固疑之 5 ,果然窃吾履。

  • 周海亮·油饼翻身

    周海亮·油饼翻身周海亮每次回家,母亲都会为他烙几张油饼。烙油饼需要不停地翻动——翻一个身,轻轻拍打,再翻一个身,再轻轻拍打,油饼就

  • 唐诗《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峨嵋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工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2 。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

  • 梅尧臣《鲁山山行》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梅尧臣《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名诗《癸巳除夕偶成(其一)》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癸巳除夕偶成(其一)》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 ① ,忧患潜从物外知 ②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注释】 ①漏:古代利用漏水量来记时刻的仪器,也借指时刻。迟迟:缓慢。②物外: 世俗之外

  • 《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第 一 章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