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东风·维扬怀古赏析》
这首曲的前五句写作者月夜在江上眺望,听到的是悲凉的箫声,看到的是月映空楼,西风古殿,一派衰颓景色,不见昔日繁华;末两句写作者耳边传来涛声,不由得触景伤怀。全曲虚实结合,情景交融,饱含慨叹惋惜之情。
“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写沦落天涯之人,为虚写,是作者想象之景。“锦帆”华美,却是漂泊流亡之帆。“玉箫”精致,却充满清寒悲怆之气。“那答”与“谁家”则飘渺不定,踪迹难觅。字句于精致之间更显迷茫怅惘之情。
“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写作者眼前所见之景,是为实写。即使“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但早已物是人非,人去楼空。“空楼”、“月”、“古殿”、“风”本都是清冷凄凉之景,作者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月照空楼更显凄清,风穿古殿倍加萧瑟。
“梦儿中一度繁华”和下句“满耳涛声起暮笳”,虚实相生,将梦境与现实及想象交织。在作者的梦中,扬州依然是历史上夜夜笙歌、纸醉金迷豪华之都,而此时作者独立淮水江边,只有涛声灌耳。盛与衰,过去与现在,梦中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增强了悲剧效果。“梦中一度繁华”亦有可能是作者曾居扬州或亲临过扬州,亲眼目睹过扬州的繁华,可惜后来因战争影响而衰落,而今只能在梦中回味当时盛况。“再不见看花驻马”,写昔日之人,与首句呼应,亦是作者油然而生的感慨。“看花驻马”,可以想象昔日俊赏才士打马走过美丽的扬州,因花驻马,细心观赏,何等风雅。诗情画意之下,亦显时局安定人心静好。而今这一景象再也不可能重现了,这一句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繁华的眷恋。
这首小令采用对比的手法,着重表现扬州今昔的不同,今日的扬州萧条破败,冷冷清清;昔日的扬州箫鼓歌吹,兴盛繁华。全曲抒发了作者对沧桑兴替、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此曲由古及今,由人及景再及人,从多角度渲染了当下扬州的荒凉衰败。意象朦胧清幽,虚景与现实交错,情感与事物交融,往复低回,使得意境扑朔迷离,曲尽作者内心变化,饱含慨叹惋惜之情。
-
幼儿园大班古诗词大全江雪(幼儿园古诗大班《江雪》教案怎么写)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幼儿园大班古诗词大全江雪,内容包括幼儿园古诗大班《江雪》教案怎么写,学前班语言古诗江雪的公开课,江雪的全部古诗。幼儿园古诗大班《江雪》语言教案教学目标: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
[宋]陆游 小雨迎藜杖,微风入葛巾。 宁甘结袜系,不作拜车尘。 施药乡邻喜,忘机鸟雀驯。 家山又初夏,好在不赀身。 陆游的《野兴》写于晚年,其时他已罢官多年,闲居山阴,过着一种“迷途问耕叟,过渡上渔舟
-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福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作品赏
-
美国诗人,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先驱埃德加·爱伦·坡*的成名诗作。最初发表于1845年1月19日《夜境》上,署名“柯尔斯”。发表后,受到赞赏,
-
坐整白单衣,起穿黄草屦。朝餐盥漱毕,徐下阶前步。暑风微变候,昼刻渐加数。院静地阴阴,鸟鸣新叶树。独行还独卧,夏景殊未暮。不作午时眠,日长安可度?
-
划 手 ◆ 泰戈尔 你是否听见远方的死亡的喧嚣? 你是否听见从火海和毒云中传来的呼叫? ——是船长要舵手把船儿转向一个未知
-
癸丑二月,自全椒移家,寄居秦淮水亭。诸君子高宴,各赋“看新涨”二截见赠 ① 。余既依韵和之,复为诗余二阕,以志感焉(二首) 少年时、青溪九曲,画船曾记游冶。绋维处闻箫管,多在柳堤月榭。朝复夜,费蜀锦吴
-
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
-
《先秦散文·孙子兵法·地形(节选)》原文鉴赏
-
马上谁家薄媚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作品赏析鹤依旧编在宝应元年。马上谁家白面郎①,临阶下马坐人床②。不通姓氏粗豪甚③,指点银瓶索酒尝④。(此摹少年意气,色色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