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与殷晋安别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与殷晋安别赏析》

  陶渊明的田园诗后之学者极其推崇津津乐道而于他的赠答酬和之作则所论甚少。其实,这类作品中,也有不少绚烂多姿、光彩夺目的佳篇,与殷晋安别便是其中的一首。

  诗前小序点明此诗的写作背景。开头八句以直陈方法、追叙开式,交代了与殷晋安交往、比邻的友谊。在写交往的时候,“一”与“尽”相连,“信宿”与“益复”相应,充分展示了一见如故、日益亲密的情景。殷晋安“口不谈义,深达理体”(宋书·殷景仁传),二人谈话内容很可能与清净闲适相关,而与功名利禄绝缘。

  在写比邻的时候,先点明时间、地点,而后写出朝夕相从的情景。义熙元年(405年)十一月,诗人辞去彭泽县令,返回浔阳,耕于南亩。三年后,遭逢火灾,“林室顿烧燔”,“一宅无遗宇”(戊申岁六月中遇火)。经过两年多的困顿苦楚,乃于义熙六年(410年)移居南里之南村。殷陶两人比邻,自然倍加亲密。一“肆”一“忘”,写足了二人友情。诗从初次交往落墨,进而写朝夕游从,有别于一般送别诗开头的或写景,或抒情,或烘托环境气氛,这是此诗的第一个特点。

  然而快乐总有到头的时候,没想到时间不长,殷又要作太尉参军,而且就在这个春天里动身。两人一个归隐,一个升迁,分离是必然的。于是笔锋一转,以直率的语言写道:“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语默”者,仕隐也。易·系辞云:“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诗人运用这句成语,以表明二人意趣不同、处境不同。“殊势”,是说对形势的看法与处世的态度不一样:陶渊明以世路险恶,视仕途为“尘网”、“樊笼”而赋“归去来”;殷晋安则“有当世之志”(宋书·殷景仁传)。由此可见,“乖分”明写交往上的分离,暗示人生道路上的分歧,用得何等准确,何等深厚,而又何等率真。曰“知”曰“当”,说明分离是情理中事、预料中事,表现了诗人坦荡的胸襟与质朴的诗风。事真、意真、情真,正所谓“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者。临别之际,不写“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劝慰,不写“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的依恋,也不写“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的凄伤,而从“或默或语”着眼,阐明“殊势”而“乖分”的自然之理,这又是一个特点。

  离别的时间终于到了,“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殷晋安移家东下,犹如天上行云,随着飘飘的西来风而悠悠东去,渐去渐远,渐远渐渺,终于消失在蓝天尽头。在这里,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对偶句式,为读者展现了一幅风驰云飞图,渲染了送别者的感情,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效果。此二句,与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丰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到吴会”等句,在以云行喻人之远去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而喻意大别。陶诗喻仕子行踪之速,曹诗喻征夫周流之苦。熔铸前人诗句为自己语言,抒发自己感情,而又不露痕迹,可算是这首诗的第三个特点。

  离别之事牵动离别之情:“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殷晋安东下,一程山,一程水,千里迢迢,山川相隔。这一别,“相去悠且长”(古诗·烛烛晨明月)嘉会难遇,言笑无因,寄心浮云,浮云不还;移情清风,清风无知,诗人怀念之情,亦因之而溢于言表。这两句承上,与“飘飘”二句配合在一起抒写离别之情。

  离别之情推及离别之理:“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这两句照应“语默”,再次表明自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的志趣。事实上,诗人并非一开始就想高蹈尘外的,他自己曾说:“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拟古之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之五)。在读史述·屈贾中,他又说:“进德修业,将以及时。如彼稷契,孰不愿之?”可见他希望能够做稷、契一类的人物,施展才能。但是,由于仕途的污浊,官场的庸俗,以及天下的多故,名士的少全,因而发出“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辞)的感叹。梁启超说:“古代作家能够在作品中把他的个性活现出来的,屈原以后,我便数陶渊明”(陶渊明)。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二句,其“脱”字乃假设之词,诗人以之表希望意,盼望故人便时来访。这不仅是对殷晋安的叮嘱,也是自我真情的吐露,更是势殊而情深的表现。这一结尾,恰与开头遥相呼应,看似平淡,但透过平淡,见出诗人至诚的内心世界。尤其是“故人”二字,把读者的思想引导进入“信宿酬清话”“淹留忘宵晨”的情境之中,言尽而意不尽,有如曲终而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这首送别诗,没有从送别入手,也没有拘泥于“祖道帐饮”“折柳相赠”的惯例,而是别开生面地先写交往,后写分离,再写希望,并将它们串成一片行云、一弯流水,使全诗珠联玉贯。在写分离的时候,在他人,也许要大写离愁别苦,而诗人却淡淡着墨,平平写来,点明“语”与“默”、“良才”与“贫贱”的差异,从而使诗的内容超出了一般送别诗。但诗人并没有就“殊势”作更具体的阐述,而在指出“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之后,急转直下,以假设之词、希望之意,倏然收住,诗人的全部真实感情都融化在全诗中,展示在读者面前。此诗强烈地表现出陶渊明诗歌的那种直率性格与平实语言的高度统一,人格美与艺术美的完好融合。

  苏轼对陶诗极其推崇,他说:“陶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与苏辙书)在屡遭贬谪后,尤慕其为人而和其诗,和陶与殷晋安别送昌化军使张中,便是诸多和陶中的一首。尽管由于陶、苏处境不同,送别的对象不同,因而诗的内容、基调、情感,也都不同,但语言乃至结构的师承关系,却十分明显。

猜你喜欢
  • 苏轼写赞美西湖的古诗词(苏轼赞美西湖的诗词有)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苏轼写赞美西湖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苏轼赞美西湖的诗词有,苏轼赞美西湖的诗句,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作者:【苏轼】 年代:【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

  • 《石季平尝为于仲模诗改二字后仲模有诗来复用赏析》

    【原题】:石季平尝为于仲模诗改二字后仲模有诗来复用韵报之且庆朋友间渐能琢磨责善追复古风焉

  •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名言: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句意: 年轻时养成的习惯, 如天然生成一样, 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 这里指出抓年轻的教育对于后来成长极为重要。 出处: 《大戴礼记·保傅》

  • 苏轼《舶AA19风(并引。)》全诗鉴赏

    吴中梅雨既过,飒然清风弥旬,岁岁如此,湖人谓之舶AA19风。是时海舶初回,云此风自海上与舶俱至云尔。三旬已过梅黄雨,万里初来舶AA19风。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惊飘簌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

  • 《古文观止·黄州快哉亭记》译文与赏析

    黄州快哉亭记黄州快哉亭记 北宋·苏辙 【题解】 快哉亭,是苏轼友人张梦得在黄州寓所西南修建的供游览之用的亭子,“快哉”为苏轼

  • “因“盗”被“殴””注释、译文和评说

    庄里丈人 ① 字长子曰“盗” ② ,少子曰“殴” ③ 。盗出行,其父在后追,呼之曰“盗,盗”。吏闻,因缚之。其父呼“殴”,喻 ④ 吏遽 ⑤ 而声不转 ⑥ ,但言“殴,殴”,吏因殴之,几殪 ⑦ 。(《尹

  • 《共赴一朵花的邀约》查一路散文赏析

    季节,是一扇虚掩的门,推开它,就拥有了它的全部感觉。在朝雾渐渐散去的晨曦中,在烟霞明灭的傍晚,我走向郊外,走向山川与河流,走向一棵

  • 吴桭臣《宁古塔纪略(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吴桭臣:宁古塔纪略(节选) 吴桭臣宁古塔在大漠之东,过黄龙府七百里,与高丽之会宁府接壤,乃金阿骨打起兵之处。虽以塔名,实无塔。相传昔

  • 日本文化关键词

    【3996】日本文化关键词(〔日〕藤田正胜著,李濯凡译,新星出版社,12 8万字,2019年1月第1版,39元)△共5章。①西行的“心”:无常之世

  • 杜甫《十六夜玩月》全诗赏析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