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赏析》
这首题画诗,是诗人自题画竹之作。据曾目睹此画的清人孙承泽说:“管夫人画竹,风格胜子昂。此帧凡三竿,极其苍秀。”(庚子销夏记)诗也写得明朗开豁,生趣盎然,在众多题竹诗中独具一格。
开头一句“春晴今日又逢晴”,点出季节,为后文写竹笋做铺垫。一连用了两个“晴”字,见出画面设色一定是十分明快,使读者心情也不禁随之开豁兴奋。接下,“闲与儿曹竹下行”一句,可能是实写,也可能是虚写。所谓实写,即画面上画一淡妆妇人,携一小儿,悠闲地在竹下观赏信步。所谓虚写,则画中并无人物存在,这句诗只不过是带出创作时的背景,说明作者作画前或者曾有携儿观竹之举,或者为了适应画面需要而虚拟其辞。诗与画配合不一定呆板对号,这种例子在题画诗中屡见不鲜。从上面庚子销夏记只提到竹而没有提到人物来看,似以后一种可能性为大。
第三、四句,用自问自答语气写出,句式灵活。“春意近来浓几许?森森稚子石边生。”“春意”二字与首句“春晴”二字绾合,构成前后呼应之势。春是大自然的时序,本无“意”可言,所谓“春意”只不过是说春天的气氛。春来万物俱有生气,万紫千红,众彩纷呈。春天的气氛可从花鸟虫鱼等数不清的自然物中体现出来。诗人把这些统统舍弃掉,而专取“稚子”来表现春意,目的在于紧扣画面:在那挺拔的竹下与嶙峋瘦石的周围,有一簇簇可爱的幼笋丛生。竹谱:“笋,世呼为稚子,又曰稚龙,曰箨龙,曰龙孙。”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人,后两句写竹,而人与竹又长幼老小两两相衬,别具风姿。从这首诗中,读者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新生命的无限爱抚之情。本来,竹笋就逗人喜欢,不然人们不会亲切地称呼它为“稚子”。“箨龙正称冤,莫杀入汝口”(卢仝寄男抱孙),“汉川修竹贱如蓬,斧斤何曾赦箨龙”(苏轼筼筜谷)。历代诗人不断为它的被斫食喊冤叫屈,都说明人们对竹笋的深深爱惜之情。
题画诗可以选择画物多种属性的某一侧面来抒写性灵,尤以题画竹诗更可从众多角度来作这种选择。如画竹大家郑板桥就颂扬过竹子的倔犟、虚心、放逸、恬淡、清洁、高雅、雄伟……借以抒写性灵。而管道升作为一位具有慈母胸襟的女性,在诗中发出对幼小生命的无限怜惜爱抚之情,不也是很自然的吗?
-
中国近代最早使用机器开采的煤矿。初为手工采掘。1875年(光绪元年)由两江总督沈葆桢奏请开办后,聘英国矿师翟萨选定台湾鸡笼(今基隆)矿区,并从英国购置机器,雇佣技师和工匠。次年凿井开钻。经费由福州船政
-
《梅花·梅花二首》咏梅花诗鉴赏 王初应为阳春
-
雨从天上落,水从桥下流。拾得娘裙带,同心结两头。 《江陵女歌》见于《乐府诗集》,被归类在“清商曲辞”篇目下,属于流行江浙都市的吴声歌曲。歌,自然有曲谱,按《古今乐录》记载,吴声歌是以觱篥、箜篌、琵琶或
-
一题作岘山送朱大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一言余有赠,三峡尔将寻。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
缭绕西南隅,鸟声转幽静。秀公今不在,独礼高僧影。林下器未收,何人适煮茗。
-
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 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 李商隐今存二百五十余首绝句,而以咏史为题材的,无论是数量与质量都占有突出的地位,传世佳作甚多。他的咏史绝句有“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
-
古文观止·《国策》·唐睢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
-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
-
书法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一种多风格、多流派的艺术,它比较偏向于艺术的形式美。至于书写的内容,一般地说,古今书家都喜欢书写一些历代著名的诗词、文赋、警句、格言、对联等,这些内容词藻优美,含意深刻,悬挂